今年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宾朋及扬州市民,除可欣赏绚丽光华的美景外,还将拥有集中欣赏扬州三百年书画精粹的机会,和扬州历史上曾散发出异彩的书画名家们,来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扬州书画三百年特展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4月3日至13日在扬州迎宾馆举行。此次特展旨在通过举办特展和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来扬进行相关学术研讨,以期对清代扬州三百年书画史的发展脉络,进行一次较为全面完整的梳理、发掘、展示、宣传与弘扬。这在扬州尚属首次。百余件精品力作部分首次在国内展出据主办方介绍:清代扬州绘画是扬州美术史上辉煌的一页,在中国美术史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作为扬州文化名片之一的“扬州八怪”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然而,清代扬州绘画广博而丰厚,仅“扬州八怪”并不能代表清代扬州画坛的全貌。这次展览提出了“扬州书画三百年”这一命题,在集中展示大量“扬州八怪”作品的同时,还展出清代扬州画坛开派大画家石涛,以及清代在扬州画坛具有重要影响与地位的画家查士标、李寅、萧晨、禹之鼎、袁江、袁耀等,以及清末民国的扬州名家作品。展览作品,以中桥瘦西湖美术馆馆藏作品为主,同时面向海内外藏家征集,最终遴选出百余件扬州画坛三百年间代表人物的精品力作,其中有部分重要作品为北美和欧洲收藏家的藏品,都是首次在国内展出。祖籍扬州的著名书画家、书画鉴定家、书画理论家萧平先生,是本次特展活动的主要策划者、组织者和学术主持人。对扬州、对扬州书画感情至深的他说道:“烟花三月下扬州。下扬州看似锦繁花,看如画烟景,更要认知扬州的历史,感受扬州的人文。作为扬州人文重要部分的书画艺术,近三百年间不乏灿烂,名家辈出,佳作累累。清初,扬州与金陵、新安并为画坛革故鼎新派的基地,石涛、程邃、查士标等大家居于此,活动于此。潘天寿说:石涛开扬州。石涛的实践与理论,孕育了扬州人对于文人艺术的审美情致,导致了扬州八怪划时代的辉煌。而清初扬州人物名家禹之鼎的肖像写真,可谓独步天下无敌手;山水画家萧晨的作品在宋代院体的矩矱中隐含着文人的精蕴;还有王云和李寅开辟了界画山水楼阁的新风,并由此有了袁江袁耀界画山水的硕果;此外,颠道人的纵横恣肆与顾符稹的细入毫发,也形成着有趣的对照……即使在清末,扬州画坛还出了追寻石涛笔墨的虞蟾与全能大匠陈崇光,他们皆曾是太平天国壁画的主力,而僧虚谷与倪墨耕,更直接介入了海上画派,影响了八怪之后的一大画派的崛起。三百年的画坛遗痕,留在这百件佳作之中。所以,这是一次书画的雅集,一次视觉的盛宴。”海内外征集7件石涛作品真迹参展“本次展览亮点很多,其中之一,是从海内外征集到了7件石涛作品的真迹参展。如石涛的《杜甫诗意册》,为张学良将军旧日珍藏,价值过亿。而台湾大画家黄君璧先生收藏的《竹西之图》卷和美国藏家收藏的《邵伯帆影图》《竹西雅集图》,则是石涛晚年居住于扬州时,描画的当时的扬州景象。这批石涛作品大多数深藏海外数十年,这次在扬州的展出既是回国首展,也是一次难得的省亲之展。”全程参与特展活动策划组织的我市书画收藏界资深人士沈先生告诉记者。
曾为国画大家黄君璧先生收藏的《竹西之图》,虽未属年款,但从画风和题诗推测应为石涛第二次居扬州时期的作品。年至年间,石涛主要居于扬州南城墙外的静慧园大树堂;年至年,石涛主要居住在扬州大东门小秦淮河畔自己建构的住宅“大涤堂”里,直至去世。《竹西之图》应属石涛定居扬州后的晚年之作,展现的是17世纪扬州小秦淮河畔的宜人风光。画卷描绘的是“月光下由旧城北墙内向北望去的景象”,从扬州的新老城墙画起,以极为轻松活泼的笔墨,精心描绘了十里烟笼、楼阁高耸、村舍罗列的小秦淮河两岸的景色。城墙脚下,隐现于云蒸雾笼中的屋宇之间的可能就有石涛的大涤堂。蜿蜒屈折,载着轻舟彩舫的小秦淮河无声地伸向远方,消失在烟树凄迷的云天空阔处。更远处,则是青山数抹,不见际涯。石涛作画,千变万化,既不囿于古法,又不囿于今法、我法,笔墨既善粗,亦善细;既善浓,亦善淡;既善湿,又善渴。《竹西之图》笔墨有渴有淡,然渴有湿意,淡有浓味,将雕梁翠幕一派繁华皆隐于一片空蒙的烟云之中。以虚寓实,将市井庸琐之景一变而为自然清樾之境,可谓化腐朽为神奇,其运思之巧,笔墨之妙,确当得起“大江以南当推石涛为第一”。图后有石涛自书《广陵竹枝词》12首,从其诗其画可知,石涛对扬州熟悉的程度,也唯有熟悉与热爱,方能有此如烟如梦的诗情画境。记者吴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