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召开的江苏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紧扣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勾画的“强富美高”新江苏蓝图,围绕美得有形态、有韵味、有温度、有质感,高起点推进美丽江苏建设,努力打造美丽中国的现实样板。
8月3日,在扬州市委七届十次全会上,“美丽扬州”有了自己的规划图、施工图。“产业发展是美丽幸福的根基,生态宜居是美丽幸福的底色。”扬州市委书记夏心旻表示,宜居宜业就是“美丽扬州”的内核。
千百年来,“美丽”一直是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的魅力名片,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写下的千古名句,生动诠释这个“形容词”。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美丽”不是空想的诗与远方,扬州人正在比学赶超中展现新作为,“干好下半年,跑好后半程”。美丽这个“形容词”里饱含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变成扬州真抓实干的“动词”。
“过去完成时”的动词弥足珍贵:收获由负转正的“1.1”
又到年中关键时。7月22日,扬州统计调查部门发布上半年全市经济发展形势“成绩单”。翻看这份“半年报”,扬州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的态势令人振奋:
上半年,扬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亿元,同比增长1.1%,增幅高于全国2.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
由一季度同比下降5.6%转为上半年实现正增长,扬州这“1.1”的取得,显得尤为弥足珍贵。
经济回暖的背后,是扬州紧紧围绕夺取“双胜利”、聚力“六稳”“六保”,始终紧扣发展高质量的喜人收获。
“撕开”疫情的缝隙,才能看到“阳光”。上半年,扬州细化落实“一见底、两彻底、三到位”防控举措,坚持用好“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防控模式,持续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从2月17日起实现疑似病例“零新增”,到当月29日实现确诊病例全出院,从武汉返苏来苏人员占全省15%到确诊病例仅占全省3.6%,扬州防疫成效得到省委省政府和人民群众高度认可。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疫情防控形势基本好转后,扬州首先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多人参加、一直开到村和社区的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动员大会。
统一思想、夯实基层基础后,扬州迅速组织春季产业项目视频签约,举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全面部署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攻坚行动,绘制产业招商图谱,聘请千名“招商大使”。疫情期间创新开展“云招商”,疫情稳定后赴上海、深圳等地招商,全市签约项目个、投资超亿元。
一幅经济复苏的“热力图”背后,是扬州突出保市场主体,精准制定落实服务企业“2号文件”和专项扶企稳企政策,建立完善重点企业政务服务专员制度,开展规模企业“户户到”和小微企业“点对点”行动,有力促进各类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复市,稳住经济增长基本盘。
冲寒已觉东风暖。扬州全力以“复”,全力以“福”。“半年成绩单”公布短短数天后,夏心旻就主持召开市直部门负责人座谈会,市直27个部门对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和年度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紧紧围绕“美丽幸福扬州”建设重点项目,逐一汇报计划在2-3年内推进实施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人人看不足,找办法、拿方案,只谈短板、问题和改进措施。
标兵疾行,追兵逼近。夏心旻要求,扬州各级各部门要以各自领域的国内先进城市和地区为标杆,比出干劲、学出本领、赶出实效、超出预期。
“现在进行时”的动词:“美丽”在扬州鲜活描绘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四五”的关键之年。在当前变化变局加速演变的形势下,如何抓住城市发展机遇,关系着扬州以什么样的姿态迈上基本现代化新征程。
长江经济带建设、运河文化带建设、年世园会、长三角一体化和宁镇扬一体化……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扬州汇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答好“考卷”。机遇大家都有,关键看谁能抓得住、抓得好。
“产业兴盛才能带来就业兴旺,激发创业热情。要让每一个年轻人都能在扬州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
“抓紧启动北沿江高铁、宁扬城际、扬马城际建设,加快推动产业要素、科教资源、年轻人才向扬州流动集聚。”
“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加快示范性颐养社区建设,让年轻人无后顾之忧。”
吸引年轻人推进产业创新,成为扬州这个古城最迫切的愿望。
发力推进新兴科创名城建设,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强劲发展;
聚焦“+1”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传统产业迭代升级;
建强载体,打造高水平科创平台,推动开发园区二次创业;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一体化”,签署南京江北地区至仪征轨道交通研究合作协议;
激活企业活力,开展规模企业“户户到”和小微企业“点对点”服务,帮助企业打通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的堵点断点痛点,打造开放包容、亲诚友好的营商环境。
7月16-17日,扬州四套班子领导带领各个市县区主要负责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14项制造业重点项目观摩过堂。如果说前一天半的观摩,扬州各区县主官感受到“学”的动力,17日下午的推进会则更多传递“比”的压力。
会场上,打开各人面前的文件袋,当天《扬州日报》尤为醒目,头版刊登的5张表格不仅对各区县和功能区块的制造业项目开工、竣工等情况进行公示,而且按高低进行排名,成绩优劣一目了然。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源”和“根”,是扬州打造新兴科创之城的根本所在。对冲和消解疫情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制造业项目起到关键性作用。
抓制造业发展,抓项目推进,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干起来。最近这段时间,扬州在重大项目服务推进、市领导挂钩联系、考核等方面频频发力:
从涉企服务关联度相对较高的38个市级机关部门中,遴选名副处职以上干部,担任重点企业“全天候客服”,协助企业办理相关行政许可、落实兑现政策性奖励和优惠;
扩大扬州“小微惠贷”资金池规模至5亿元,以此撬动银行无抵押贷款50亿元,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优惠贷款,贷款利率参照同期LPR至少下浮25个基点,年内新投放“小微惠贷”贷款超30亿元;
鼓励和加快企业自主创新步伐,扬州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首次采取“事前”奖励的专题发包方式,助力入围研发项目早日开花结果。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扬州不断完善制定权责清单,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加快建立“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坚决消除审批“灰色地带”,加大“中梗阻”治理,践行“马上就办”,营造开放包容、亲诚友好、充满活力的营商环境。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最近通报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结果,在31个省(区、市)个监测城市中,扬州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以87.39分的成绩居第二。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扬州是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城市,同时拥有长江与京杭大运河、长江与淮河两个“交汇点”。长江环境问题整改、生态修复、沿江产业转型升级、长江十年禁渔……在长江大保护这场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硬仗中,扬州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破釜沉舟的勇气,坚持走绿色发展、生态优先之路。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设如火如荼,中国大运河非遗文化园正按序时进度加快推进,运河大剧院预计今年底可正式投用……作为中国大运河的原点城市、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扬州全力打造反映大运河文化的标志性工程,谱写新时代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新篇章。
产业创新、交通建设、长江大保护、信用城市建设……7月4日召开的宁镇扬党政联席会议上,五项事关宁镇扬未来发展的合作协议签署,宁镇扬一体化发展再次提速。扬州主动跨江融合,把工作放到长三角一体化这个“大三角”和宁镇扬一体化这个“小三角”中去定位和谋划,积极参与合作。“三市同城”的美好未来,正从“写意画”变成精细而清晰的“工笔画”。
一件件大事实事的落实落地、一项项规划工程可观可感,美丽扬州正鲜活呈现。
“将来进行时”的动词:夯实产业发展的根基
最近一段时间,“+1”在扬州成为高频词。“”植根于扬州的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新型电力装备等8大先进制造业,而后面的“1”,是建设新兴科创名城主航道上驶来的“一号舰”——航空产业集群。“+1”是扬州高质量发展的基底,也是谋划“十四五”,勇做“优等生”的主要抓手。
壮大产业、带动就业。聚焦“+1”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电网、节能环保、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航空装备、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数控机床等先进制造业,不断壮大科技服务、文化创意、旅游康养、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力争年工业开票销售突破亿元。以产业的兴盛带动就业的兴旺。
建强载体、促进创业。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培育行动,支持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增加研发投入、加大技改力度。围绕“政产学研金”创新要素的有效集聚和优化配置,强化与大院大所、知名高校的合作,加快招引、共建、提升一批高水平科创平台,进一步提升科技综合体建管用水平,服务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深度推进产业科创,不断壮大科创产业,让每一位科创人才都能在扬州充分激发创新创业激情,尽情释放创造活力。
提升园区、加快开放。全力推动开发园区“二次创业”“二次振兴”,加快开发园区创新转型、高新园区提档升级步伐,紧紧抓住产业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软环境建设等关键,使园区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支撑,以产业创新共建共享为动力,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一体化,加大对世界强、跨国公司的招引力度,拓展与大型国企、央企的合作广度,抓紧启动北沿江高铁、宁扬城际、扬马城际建设,开展沿国道科创走廊规划研究,加快推动产业要素、科教资源、年轻人才向扬州流动集聚。
优化环境、激发活力。进一步放大国家“双创”城市示范品牌,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涉企服务质量和效率,围绕与市场主体密切相关的办理建设许可、获得信贷、用地保障、科研项目招投标等,着力简化审批许可,持续提升投资建设便利度。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联系和企业诉求受理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千方百计保护好企业家的创业激情、创新活力,让每一位企业家都能在扬州成就创业梦想,实现人生价值。
宜居对扬州来说不是一个新鲜的宣传词,此次扬州市委全会赋予这个词更具体的内涵:“外在美与内在美相统一、城市美与乡村美相协调。一体推进美丽宜居城市和美丽田园乡村建设,协同推动长江大保护和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
聚焦新一轮宜居城市建设,扬州从最基础、最迫切、老百姓反映最集中的问题入手,打好雨污分流、黑臭水体治理、老旧小区改造等“六大硬仗”;在美丽田园乡村建设开展“三大行动”,年全市将打造特色田园乡村40个,美丽宜居村庄个。同时,在群众就业增收、社会保障体系、“养老养小“需求、公共服务质量上,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值得注意的是,建设“美丽“城市、激活扬州三张”金字招牌“,成为此次扬州市委全会热议话题。
这些年,扬州陆续摘得“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称号,为城市“美得有形态、有韵味、有温度、有质感”提供充足的原材料。5月底以来,扬州夜经济日益火爆,瘦西湖夜游和长春路夜市成为城市旅游新热点。扬州正在做和即将做的“品牌文章“远不止这些:
精心打造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示范段,加快建成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推动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升格为国家级论坛,用世界语言讲好运河的扬州故事。
建设世界美食之都展示馆,提档升级中国淮扬菜博物馆,推出一批美食网红店、“打卡地”,打造一批美食集聚街区和家淮扬美食示范店。培育50家开票销售0万元以上食品工业企业、30家营业额万元以上餐饮龙头企业。
加快推进明清古城整体创建5A级景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精心打造中国大运河非遗文化产业园,规划建设“东亚文化产业合作(扬州)园区”,持续加深与东亚文化名城的常态化交流。
如何放大“三都品牌”效应,把“金疙瘩”变成“真首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在扬州陆续破题。
没有等来的“美丽”,只有拼出来的精彩。站在新起点上,扬州努力把“形容词”变“动词”,把蓝图变成现实模样。
延伸阅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