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是一条文化之河,它促进了沿线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催生了沿线园林艺术的成熟,大运河沿线园林的形成与大运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研究大运河园林的建筑特点、文化价值,传承弘扬大运河园林文化,对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运河园林产生的条件与发展历史
大运河带来密布的水网促进了运河园林的产生。运河离不开水,大运河沿线城市一般都位于水网密布的水乡,水系发达,无论是扬州、无锡、常州,还是苏州,古城水系都是大运河的支流水系,不仅承载着运输功能,也是城市居民的生活水源。大运河沿线的古城地形,一般都是西北高东南低,运河水由西北角注入古城,通过城市水网流经全城,再由东南角流出,为整个古城提供鲜活的生活、生产用水。扬州古城无论是唐宋时代运河穿城而过,还是明清时代运河绕城而行,大运河都是城市的主要水源和运输通道。而中国的园林总是离不开水,历史上扬州曾有“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之说。清代谢溶生在给李斗的《扬州画舫录》作序时介绍到描述清代扬州面貌:“增假山而作陇,家家住青翠城闉;开止水以为渠,处处是烟波楼阁。”这一方面说明了扬州这座运河古城水系的发达,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扬州古代园林的兴盛。苏州是一座由大运河及其城区水系形成的水陆双棋盘格局的城市,运河与古城水系融为一体,大运河通过山塘河、上塘河、胥江汇入苏州护城河,并与苏州城内的水网河道相连。大运河水系造就了古城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城市布局,并直接促成了享誉世界的苏州园林。吴晨在《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分析苏州园林的形成时说:“苏州园林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苏州城布局‘河街并行、水路相邻’,水陆的交织共同营造了苏州独特的双棋盘格局,为苏州园林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大运河园林悠久的发展历程。大运河沿线城市园林的历史十分悠久。春秋时,吴国就开始建姑苏台、馆娃宫,这是苏州园林建筑的开始;东晋顾辟疆所筑辟疆园是江南最早的私家园林。南园及现在的沧浪亭始建于五代,当时,钱元轩在苏州以“好治园林”而出名。北宋末年,宋徽宗好奇花异石,在苏州广为采运。到了明清两代,许多退隐官员都在苏州建造了园林。清末,有记载可查的大小园林有多处,至今保存尚好的仍有69处。其中著名的有宋代的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清代的留园,称为苏州四大名园。这些园林模拟自然景色,利用水面、奇石和花木,吸收了文学、国画、书法、雕刻、工艺美术等技巧手法,通过理水、叠山、绿化、建筑、陈设、装饰等形成建筑为中心的综合艺术,创造诗情画意的城市咫尺山林意境,具有独特风格,集中表现出我国南方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
扬州园林久负盛名,最早为西汉时的藩国吴国、江都国、广陵国都在今天的扬州城位置建成宫室林苑。著名诗人鲍照在《芜城赋》中就描述过吴王刘濞时宫室林苑的场景。扬州历史上有计划的造园活动可以追溯到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四年(),《宋书·徐湛之传》记载:南兖州刺史徐湛之于广陵蜀冈之“宫城东北角池侧”“更起风亭、月观、吹台、琴室,果竹繁盛,花药成行”。如今瘦西湖小金山的“月观”“吹台”等景点即是仿此遗意构筑而成。到了隋代,隋炀帝屡次巡游扬州,地方官员在扬州大造离宫别馆,既有崇殿峻阁,复道重楼,又有风轩水榭,曲径芳林,将皇家建筑与山水园林巧妙地结合起来。可以说,扬州的园林发迹于宫廷苑囿。清代康熙、乾隆皇帝的数次南巡均以扬州为主要驻跸之地。两淮盐商为接待帝王南巡,大建宫室、园池、台榭,城内园林名胜,甲于天下。据记载:清康熙南巡驻跸扬州,扬州先后建有八大名园,其中七园移到连缀历代城濠而成的瘦西湖两岸兴建,形成湖上园林。乾隆六次南巡驻跸扬州,“官商穷尽物力以供宸赏”,名园比比皆是,形成了瘦西湖二十四景,并形成了完整的水上游览线路。现存扬州园林主要由湖上园林瘦西湖及城区的盐商私家园林何园、个园、汪氏小苑、小盘谷、二分明月楼等组成。
杭州西湖,旧称钱塘湖、西子湖,自宋代开始通称西湖。公元年以后,江南运河开通并与长江以北的运河相连,便利了杭州的交通,促进了杭州经济的发展,对西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西湖的全面开发和基本布局发生在吴越王朝(—)和南宋时期这两个朝代。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国建都杭州,在湖区周围修建了大量的寺庙、宝塔、神龛和石窟。扩建了灵隐寺、六和塔、雷峰塔、白塔等。这个地区因此被称为“佛教国家”。清朝的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沿大运河到南方巡游,多次在杭州停留,加快了西湖的改造和修复。康熙皇帝曾五次访问杭州,并写下了南宋“西湖十景”的名字。此后,“双峰穿云”“秋月映湖”等景点便固定了位置供观赏。乾隆皇帝曾六次巡游杭州,创作诗歌,为“十景”立碑。他还为“龙井八景”题名。现在的杭州西湖三面环山,湖体呈椭圆形,水面面积5.06平方公里,岸周长15公里。湖面由白、苏两堤分成外湖、里湖、岳湖、西里湖、小南湖五个部分。湖中有孤山、小瀛洲、湖山亭、阮公墩四岛。在这个区域内既有形成于南宋,闻名于清代康熙年间的西湖十景,又有于年经杭州市民与专家评选确定的新西湖十景。同时还有分布在这新旧十景间的形成于清代的西湖十八景。
大运河园林的建筑特点及文化价值
著名建筑学家陈从周先生在《陈从周园林随笔》中写道:“中国园林如画如诗,是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为一体,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在大运河沿线有一批享誉海内外的名园,既有北方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也有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还有兼具北方之雄南方之秀的扬州园林,更有秀甲天下的杭州西湖园林。他们各有特点,集中了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
大运河园林的整体特征。中国大运河园林的整体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师法自然。在造园的总体布局、形象组合上都合乎自然。山与水以及假山中的各种景象要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中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每一处山水景象之中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如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低起伏状。二是融于自然。运河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与自然融合。因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等种种关系,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起来。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畅,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相互渗透的作用。三是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和假山池沼的配合。亭台轩榭在布局上“绝不讲究对称”,充满自然之趣的布局美。假山的堆叠有自然之趣,池沼大多引用活水,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布置几块石头或种上花草,使得运河园林中的假山与池沼虽出自人工,却能宛如天成。四是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花草树木的映衬同样着眼在画意:既讲究树木的错落有致,又照顾到季节的变化,修剪技巧上取法自然。巧妙运用花墙和廊子,使大运河园林显得层次多,景致深,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游览者的面前,而是逐次展露,游览者可以领略到移步换景的乐趣,获得的审美享受也更为深长。
大运河园林的文化价值。大运河园林集中表现了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以上列举的大运河园林都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最早列入的是皇家园林颐和园,后来苏州园林也整体列入,年杭州西湖以文化景观列入,年扬州园林中的瘦西湖、个园也以大运河遗产列入。大运河园林既有独特的风格,又有相互的联系,扬州、苏州的园林是江南园林的代表,它的造园艺术一是模拟自然景色,利用水面、奇石和花木;二是吸收了文学、国画、书法、雕刻、工艺美术等技巧手法,通过理水、叠山、绿化、建筑、陈设、装饰等形成建筑为中心的综合艺术,创造诗情画意的城市咫尺山林意境。杭州西湖则是中国历代文化精英秉承“天人合一”哲理,在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绘画美学、造园艺术和技巧传统背景下,持续性创造的“中国山水美学”景观设计最经典作品,展现了东方景观设计自南宋以来讲求“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而北方的颐和园又是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具有独特风格的运河园林都被世人所追捧,成为国内外公认的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宝。
大运河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利用
对大运河园林文化的传承利用也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大运河园林文化的传承可以体现在现代的造园艺术上,既运用到大型园林的建造上,也可以体现在对私家园林的建设上;而对大运河园林艺术的利用既可以借鉴利用到今天的城市建设上,也可以运用到运河沿线的生态环境修复上。
让运河园林文化在现代造园实践中传下去。目前正在举办的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就借鉴了颐和园、苏州园林等大运河园林的造园艺术。而正在筹办的年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更是借鉴了瘦西湖等运河园林的造园艺术。扬州在公园城市建设方面的探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到目前,全市建成并对外开放的免费公园达多个,公园面积达多万平方米,初步形成市级、区级、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等大中小合理搭配、布局均衡、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园体系。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对运河园林艺术的传承与利用,正是依托在对扬州运河古典园林艺术、现代公园技术、古典园林与现代公园融合发展的案例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以案例为支撑,具有扬州特色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开创性的现代公园、古典园林、技术艺术理论体系。扬州的公园城市建设不仅有园亭、绿化,更是通过文化标识体现扬州运河文化的特点,体现园林文化的内涵,实现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目标。扬州的公园体系建设,让更多的普通人能够感受到扬州园林艺术的美,也给新一代的运河人提供了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渠道。正基于此,在扬州出现了众多的私家园林,他们正是继承了运河园林的造园风格。如今在扬州,将运河园林技艺移植到私家宅园中的范例随处可见,园林艺术已走进百姓生活中,街头巷陌随处可见运河园林风格。据统计,近5年,扬州每年都新建十多处私家园林,虽然有一些“园林要素”并不全,或许只能称之为“民居小庭院”或是“小花园”,但它们增加了古城的风韵,扬州老城区已有座私家园林,在扬州郊县也有近座。这些私家园林就是继承发扬运河园林文化的代表,在美化城市的同时,改善居住环境、陶冶情操。
让运河园林文化在城市建设上显出来。我们既要保护好大运河园林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也要将园林技艺引入到城市建设中,为今天的城市建设服务。要做到古城保护与新城建设并重,不但要将运河古城保护好,留住运河城市园林建筑的记忆,而且在新城建设上也要体现运河园林文化的特点,植入运河园林文化的元素。在城市建设方面,要坚定不移地整体保护古城风貌,并且寻找一条古城与新城协调融合的城市建设发展道路。要在运河园林技艺传承上做到园林建设与园艺小品并重,把园林文化内涵植入到城市家具建设和城市标识设置中。对于扬州、苏州、聊城等运河古城,新区建设在精神气质与建筑风貌上,应该与古城和谐协调,防止古城与新城风貌截然不同、风格冲突对立。要根据运河园林建筑风格,探索与设计既具有传统运河园林的独特古典气质,又具备现代功能的当代新古典城市建筑。比如,扬州在设计大运河博物馆时就要引入运河园林的元素,苏州在建设城市雕塑时也要借鉴运河园林文化的风格。要将富有运河园林文化特色的作品运用到城市标识中,使运河园林文化渗透到城市的方方面面,提高运河城市的空间识别度,彰显运河城市独特的魅力。
让运河园林艺术在运河环境修复中弘扬起来。在大运河沿线生态修复中引入大运河园林文化是利用运河园林文化的另一条路径。目前,在大运河沿线的环境修复过程中,有些地方会照搬照套外地的景区做法,甚至是外国的造景手法,忽视了对运河传统园林文化的传承。有的地方提出要建设樱花园、薰衣草园,有的地方建起了欧洲风格的园林,与大运河传统的文化和环境格格不入。北京通州运河森林的建设就很好地利用了运河园林文化,构建了“一河、两岸、六园、十八景”,为广大市民提供了理想的游玩和休闲场所。要通过弘扬运河园林文化,加强林草生态系统修复和治理,在核心区范围内建设兼顾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在疏林地注重乡土植被的栽植培育,加强人工景观林草地建设,提升大运河主轴林草植被覆盖率,构建功能复合、结构合理、布局自然的大运河绿色生态屏障。利用运河园林文化,构建高质量运河生态廊道,在核心区内建设一批环城绿带、全居绿地、滨河绿地。在缓冲区内,杜绝修建风格、体量、色调等与大运河遗产不协调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新建建筑要能体现运河沿线的地方传统特色,形成一个大型的、绿色的、连续的公共空间系统。在保护传承运河文化的基础上,塑造整体和谐、富有个性的城市绿地空间。利用运河园林文化,重塑滨河景观视线,以大运河现有水产为骨架,打造滨河沿线绿道,建设观光休憩、科普教育、体育健身等配套设施,增设大运河主题景观小品和文化设施,构建生态休闲景观长廊,提升大运河沿线生态环境品质。在大运河生态环境修复中,还可以将大运河园林文化与运河文脉相结合,凸显其历史与文化特色,建设历史园林、文化园林、艺术园林。可按编年史,根据不同朝代、不同区域文化,利用不同的河段岸线遍植从古到今的林木、花卉,构建运河千年园林大观。笔者认为,也可以选择一个适宜的地点,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运河园林风格,进行不同流派的运河园林再造,以“缩地不缩景”的方式,按照不同地域文化园林的特点,打造一个大运河园林大观园。
让运河园林文化在运河文旅融合中活起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中的文旅融合工程,就是要对优质文化旅游资源推进一体化开发,打造一批大运河文旅示范区,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文旅企业,推动开发大运河文化旅游产品,组建大运河文旅联盟,开展整体品牌塑造和营销推介。推进运河文旅融合工程离不开对运河园林文化的弘扬,运河园林是大运河重要的旅游资源,许多运河城市的旅游就是以运河园林作为龙头企业的,如扬州在瘦西湖景区的基础上,成立了扬州瘦西湖旅游发展公司,统一管理运营城区的旅游景点。杭州西湖管委会更是承担了全市文物旅游景点的管理职能。要通过对运河园林文化的弘扬,通过对运河旅游产品的开发,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注重让运河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交相辉映。运河园林作为物质遗产与诗词歌赋、工艺美术等运河非物质遗产是相互依存的。在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时要注重文旅融合,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的融合,让动态的非遗进入固态的物质文化遗产,在互动的基础上激发出新的活力。如在瘦西湖等运河园林中引入剪纸等非物质遗产表演,在苏州的沧浪亭上演实景版的昆曲《浮生六记》。要通过文旅游融合,一方面使运河园林的旅游更有观赏价值,另一方面又保护传承附着在物质遗产上的非遗,将运河沿线的民俗民风、戏曲歌舞、书法绘画、文学艺术等各有特色的非遗,加以整理研究,融汇到运河旅游项目中,把正在破碎的非遗通过运河旅游连缀起来,成为新的运河旅游资源。还要提取运河园林元素,将运河园林文化转化为多样化、个性化的系列文创产品,并通过运河园林这一窗口将运河文创产品销售出去,在传播弘扬运河文化的同时,促进运河旅游的产业延升和运河经济的发展。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著作权人所有,转载仅供参考,如涉版权请联系小编处理。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公号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