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江苏高考卷都极具自己的特色,今年当然也不例外,语文卷里就有好几个地方荡漾着江苏元素,闪现着江苏人的自豪。
语文第一大题“语言文字应用”中的第二小题是这样的:
可以说,这一题对于扬州的学子来说,可算是得了“地利”的便宜了,但凡是对扬州瘦西湖景点熟悉的同学,应该不难选出正确答案,这就是游览瘦西湖的正确姿势!一会我们上一张景点图,宏观的看一下各个景点的相对位置。而对于大多数没有去过瘦西湖参观的同学,只能按照说明文的常识来判断了。总的来说,这题算不上很难。
汤显祖的《牡丹亭》学过历史的都知道,里面有一出《游园》,其中有句戏词说:“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韶光贱.则花美眷,似水流年,答儿闲寻遍,幽闺自怜。”“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这八个字应该出自于此。
而“面面有情,于此方得”一句,我猜是源自一句杭州美景的对联:
“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既然是瘦西湖,自然是和杭州西湖有所同,故此形容描写上自然也有所类似。
试卷的第三大题“古诗词鉴赏”更是和江苏分不开了。题目如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送沈康知常州王安石
作客兰陵迹已陈①,为传谣俗记州民。
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②相仍市井贫。
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
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①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佑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佑三年诏沈康知常州。②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
9.如果你是沈康,通过这首送别诗,你会得到关于常州的哪些信息?请简要分析。(6分)
10.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一代名相。有很多的名句流传下来,单从鉴赏这首诗词来说,并没有特别之处,流传并不广,一首寻常之作,但是,王安石在我们常州做过官,虽然不足一年,能留下这一纸墨宝就更显珍贵了,自然就成了点缀我们江苏文化的一粒元素了。
如果我们能换个思维来看的话,考江苏卷也是有好处的,就是有我们的乡土气息,不知大家还能否记得,年的语文卷里“文言文阅读”选的是袁枚的《重到沭阳图记》,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