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瘦西湖 >> 瘦西湖优势 >> 正文 >> 正文

扬州文人香绵延千年有传承韩琦任太守在扬谱

来源:瘦西湖 时间:2023/3/26
北京扁平疣医治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404/8813087.html

他专研扬州文人香,已恢复20多种古代名香

端午将至,民间早就有佩戴香囊的习俗,一个个精致小巧的香囊,既能驱蚊辟邪,也能寄托祈求健康的愿望。这些年,王其标专注于扬州文人香的研究、恢复和传承,这种绵延千年的制香技艺成为了扬州第四批市级非遗项目。

扬州制香历史悠久

韩琦不仅用香还谱写香方

人类的嗅觉,对于香味,有着本性的喜好。每一种花开,每一种香味,都散发着纯粹的吸引力,如何将这些天然的香味,保存下来,就成为了制香最本原的初衷。数千年来,中国人有着悠长的制香史,和其他技艺相比,制香,似乎有着一种别致的韵味。

扬州人自古就对制香颇有研究,唐代高僧鉴真东渡弘法,也带去了中国的香文化,从此芬芳了东瀛国度千余年。崔致远的《桂苑笔耕集》中多次提及“香药”。到了北宋,扬州的文人香事也到了鼎盛时期,很多文章太守,都曾留下过制香佳话。比如韩琦,他在扬州任太守时,不仅用香,还自己谱写香方,将数种香料依照“君臣佐使”的原理,调制成特定的香品,最著名的就是“韩魏公浓梅香”,点燃此香,如同置身于初冬雪融时的梅林,浓香扑鼻,其中还有清冷气息,乃是香中上品。欧阳修、苏东坡、秦少游等人,也曾都为香事写过很多诗文。

现在扬州人非常熟悉的老字号戴春林、谢馥春,以前也是专门做香的,这些品牌生产的“香粉油”,其实是香、粉、油三种产品。如今制香的少了,却也有如王其标这样的制香人,因为对文人香感兴趣,从而投身其中,乐在传承。

以《香乘》为典范

已经恢复20多种古代名香

多年前,王其标就对制香技艺产生了好奇,进而专研,发现香中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一入香门,沉浸其中。

在制香史上,明代扬州人周嘉胄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所编纂的《香乘》,集古代制香的种类和方法大成,成为后代制香的典范。王其标用多年时间,恢复了20多种《香乘》中所记载的名香,比如“韩魏公浓梅香”。

王其标解释说,古人制作出来的香料,分为单方香和合香。单方香就是以一种香料为主,比如檀香、沉香,但是单方香有所欠缺,檀香点燃久了,闻的人会觉得咽喉不适火气大,这就需要用其他的香料进行“合香”,流传下来的名香基本上都是合香,香料的选材和配比,就显得非常重要。最重要的主料,就是“君臣佐使”中的“君”。

甄选香料、炮制萃取、依方配伍、和香粉、醒香泥、塑形成香、理香、窖藏醇化、包装成品,这是王其标在申报“非遗”项目时,总结出来的文人香制作步骤。每一个步骤都很讲究,制香虽不是繁重的体力活,但是要求精工细作,一步不差,这样才能将大自然的精华,用人工的方式,进行采摘、制作、蕴藏,以达到最终的释放。

比如甄选香料,每年桂花开的时候,王其标就要前往苏州太湖边上的光福镇,那里的桂花香味格外浓烈纯正,一株多年的桂花树,更让制香人神往。每一种香料,都有最好的产地,当地的气候水土,能够孕育出最佳的香气来,还有昆山的薄荷,镇江的苍术等,都要一次次前往当地,才能采摘下最美好的味道。

在制香的过程中,也是丝毫不能含糊。很多工序,必须手工完成,比如炮制萃取,就是对香料进行切片磨粉的处理,如果温度过高,那么香气就会提前释放,必须进行冷凝处理。还有醒香泥的过程,必须阴干,不能暴晒,只能等待时光,在香泥中慢慢积淀。

开设传统香文化课

推广和宣传扬州香文化

点一炷香,韵味悠长,香文化从来都不是单独的存在,配备有香案、香炉、香瓶、香盒等,更讲究的如香球、香插、香匙、香盘、香箸等。古人闻香,还有很多其他传统文化,比如茶文化、琴文化,那都是和香文化密切相关的,品茶时,弹琴时,总有一缕幽香,袅袅身边。

除了古香,王其标也制作了一些和香相关的器物,比如香盒,上面盛开着几朵芍药,还有瘦西湖、五亭桥等图案,镌满了扬州的文化元素。

其实,香也有中药的成分,在今年抗疫期间,王其标制作的香囊,就曾让很多人追捧。他还赠送了个抗疫香囊,赠送给扬州援助武汉的医务人员,一个个散发着馨香的香囊,代表着家乡人对于抗疫勇士们的敬意。

如今,喜欢香道的人越来越多了,王其标开设的香文化课,每次都是人数爆满,还有很多上海、苏南地区的,慕名而来。一次次的香文化交流活动,也让扬州香文化走向国内外的舞台,为更多人知道。

记者王鑫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