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扬州西站出发,30分钟。
从文昌阁出发,45分钟。
从瘦西湖出发,45分钟。
从扬州东站出发,45分钟。
坐上77路公交,离开扬州西站,沿着真州路一直向西,一路颠簸抵达终点站。
这里背靠长江,是扬州的边界,南京的东面。
这里走过40多年风雨,万平土地上藏着工业帝国的骄傲。不争不抢,偏安一隅,在舞台角色交替登场的荣辱兴衰里遗世独立。
这里就是仪征化纤,一个以大厂命名的地方。
因生产聚酯化纤产品而得名,是中国最大的现代化化纤和化纤原料生产基地。
在上世纪90年代,仪化是内地最大的化纤企业,作为行业的黄埔军校,人才储备实力相当强劲。
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年,仪征化纤第一条聚酯生产线投产,第一包聚酯切片走下生产线,终结了中国人凭票买布的历史,每年可为全国人民增添一套的确良新衣服。
*的确良(dacron),是一种合成纤维织物,通常被称作“涤纶”,用于衣物布料。
年,仪征化纤随中国东联石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加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仪化发展历史上迎来了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40多年来,创造了多项第一。
第一个“借债建厂”
第一条年产1.5万吨国产化纺丝生产线
第一条年产1.2万吨涤纶中空纤维生产线
第一家通过“双可乐”认证的瓶级聚酯切片
第一套年产10万吨国产化聚酯生产装置
第一条年产吨干法纺丝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工业化生产线
首创最柔软的合成纤维——仪纶纤维
......
在仪化人心中,仪化很小,小的只是万年北路与的交叉结构,仪化又很大,大的容得下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大到有自己一套庞大的生活区系统。
仪化生活区都分为10多个小区,还有自己的学校、医院、商场、公园......
还拥有1所四星级高中,1所初中,3所小学,能从幼儿园一直读到高中。因此仪化人的生活也就自然形成了一个环,怎么也都有些交集。
生活在仪化,这里有童年、青春、有熟悉的人与路。这是一个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乌托邦,身处其中的人们,热情和荣耀不言而喻。
从年开始,仪化便以“网红打卡地”的身份再次闯进大众视野。
想必下方这张图,大家都在朋友圈、某音或者某书上见过,还有着“扬州版迪士尼”的别名。
它其实是仪化白沙公园里的一栋建筑,名叫“古城堡”。
白沙公园是仪征较为知名的景点之一,一直以来保持着高人气。见证着仪化土著从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蜕变,今天的白沙公园,仍然稳坐“童年乐土”的地位。
公园内还有不少中式园林建筑,一半异域风情,一半江南画卷。植被繁茂、亭台楼阁、林木假山,惊艳溢于言表。
除了“扬州版迪士尼”,白沙公园还有个外表酷似悉尼歌剧院的建筑,名叫“宇宙舞厅”,87年产物,从外部往里看去,堆满杂物,不知道是否还在营业。
我们虽然无法触摸到它过往的风霜,但却依然可以窥见得到它曾经的美丽。
不远处的长椅上,退休的爷爷奶奶们晒着太阳,唠着家常,互不干扰却也十分和谐。
打扮的光彩照人的游客们,自然不会放过如此“出片”的绝佳场地,不管什么姿势,先“咔嚓”一张再说。
不用等到周末,白沙公园里一直都是这副热闹景象,情侣约会家人游玩,光是坐在池塘边,吹一吹风,什么也不做,心情就变得温柔。
仪化生活区内,不仅有自己的公园,还有体育馆、科技馆、图书馆。这里什么都有,安居其间,一辈子不出去又何妨。
在仪化,吃货凭借着美食,也能串起一张纵横生活区的地图。
最近霸占某音和某书的扬州川菜“天花板”——“火辣辣川味馆”,拥有自己的忠实粉丝,喂饱每一个特意从扬州市区驱车40多分钟而来的饕餮胃。
“微辣中辣还是咪咪辣?”
“微辣!”
在老板重复问了两遍之后,我们丝毫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峻,也没有get到老板的暗示。
结果就是辣到鼻涕眼泪齐飞.......
住在仪化,打开手机想要搜索适合和朋友一起吃饭的馆子,导航多半定位在环南路上。一条排的小饭馆:火锅、酸菜鱼、烧烤龙虾、烤肉......应有尽有。
烟火气远不能还原解释仪化。
真正让仪化鲜活的,是那些源源不断,从没停止涌动的生命力。
问起扬州的朋友,大多数不知道仪化的存在,但是如果来到这里,就会发现它特有的魅力。
一条条热闹的道路向里望去,很难找到工业的痕迹,两旁粗壮的松树,几十年如一日的伫立在一片烟火之中,静默地,看着来往过客。
仪化生活区的小区里,落叶挂在枝头摇摇晃晃,旁边的小店门口,小狗懒洋洋地趴在地上晒着太阳。
太阳底下,大爷大妈们往那儿一坐,唠嗑的唠嗑,下棋的下棋,热闹的景象让人瞬间来到了“过年现场”。
没有吵闹的吆喝、刺耳的网络神曲,在仪化漫步的感受是安静且温柔的,有时随意往某个角落一瞥:
也能收获一张极具电影质感的人间截图。
这种悠然自得的情绪,从踏入仪化的地界开始蔓延,小小的生活区四处都是散步的居民,是都市中难得的享受。
尽管物质层面上的建筑风貌已不知换过多少轮,但曾经集体生活带来的幸福感会伴随仪化人的一生,成为他们难以忘怀的精神财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