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孝焱/文
05:43我是年从扬州城西中心小学(现在的汶河小学)毕业的,年从新华中学初中毕业;年从新华中学高中毕业,年从南师大中文系毕业,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毕业证书现在都保留着,是一种纪念,翻翻看也挺有意思的。
(刘孝焱老师,退休前任江苏省邗江中学党支部副书记、高级教师)
高中分理工科、医农科和文科
语文只考作文和文言文
年我参加高考时,也是分科的,但是分三个科,理工科、医农科和文科,这跟现在不一样。我当时报的是文科。
我当时学的是文科,一共考4门课,分别是语文、外语(我学的是俄语)、政治和历史。
语文只考两个内容,一个是作文,一个是文言文,不考语文基础知识。而且,考题的范围比较小比较窄,难度也不像现在这么大。
作文是命题作文,我还记得当年有两个题目可选择,一个是“五一(国际劳动节)日记”,一个是“唱国际歌时所想起的”;语文文言文考了一篇,我记得很清楚,是《薛谭学讴》,考点主要是翻译句子和解释加点字。
现在来看,那时的考试是很简单的,而现在的高考试卷难度要远远超过我们那时候。
(初中毕业证书)
高考语文时间是两个小时,连作文和文言文。我在规定的时间全部完成了,自己感觉还比较满意。因为当时的作文“唱国际歌时所想起的”,在高考之前我是有所思考的,押对了题目(当时,很多老师学生都押题)。这不像现在,高考作文题你很难押题。
高考前停课复习8周
每天去瘦西湖五亭桥复习
高考前,我们停课复习时间只有8周,也就是两个月的时间。复习时间没有现在这么长,我记得当时到高三第二学期时,我们还上了10周的课才正式停课复习。
所谓的停课,就是我们学生自主复习。自主复习很自由,你可以在学校里面复习,也可以在学校外面找一个角落复习,甚至还可以在家里复习。
(高中毕业证书)
我自主复习时,天天就到瘦西湖五亭桥,在上面读课文。那时的五亭桥,基本没什么人,非常安静,很适合读书,不像现在的五亭桥,是扬州乃至全国的热门景点,人多得很。
我们家那时住在南小街,家里没有自行车,到瘦西湖都是走着过去。早上6点,就背着个水壶,带上两个烧饼,夹着包就去了。中午,就吃两个烧饼,喝点水,一直复习到黄昏的时候才回来。
高考基本没有复习资料
语文复习花了八毛二买了一本《文言虚字》
我高考时,复习的课外资料是很少的,可以说基本没有,主要以课本复习为主,不像现在这么多资料,铺天盖地的。当然,你可以自己到新华书店自己去选择,比如文言文,我就到新华书店去选了一本《文言虚字》,花了八毛二分钱,这本书就解决问题了。
(就是这本《文言虚字)解决了大问题)
外语,我当时每天就把一小本《俄语最低量词汇》揣在身上,有时间翻一翻。历史也是一小本《本国史表解》。
(俄语教材)
家长从来不问学习的事情
只要孩子在读书,他们就放心
当年高考跟现在的不同,还体现在心情上。首先,家长心情跟现在家长心情不同。我父亲母亲在我高考的时候他们都60多岁了,他们对高考不懂,他们也从来不过问,只要孩子读书,他们就放心了。
(展示高中毕业证书)
我那时候的想法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富裕,就想通过好好读书学习,考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
考前,焦虑和紧张肯定都是有的,因为我们当时的高考升学率只有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当时我们班50几个人,最后考上大学的只有7个人,这已经算很好的了)。不像现在,有那么多学校,一般都能去上大学,只是有好和丑的区别。
不知道高考成绩
也没有录取分数线一说
(大学同学)
(与大学同学合影)
不过,上了大学后,我还是知道了我自己的成绩。有一次学校教务处开座谈会,我在一旁偷偷瞄了一下,看到高考成绩,成绩是不错的。(文字整理/向家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