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誰最中國」
首、封圖
「喜玛拉雅北坡的鱼」
这个夏天,算是多雨。在雨和雨的间隙里,天常常闷着,像生活的文火,慢煮人的意志。院子里的几株高俊的杨树忠诚地铺盖荫凉,却因日光太盛,抬不了眼,那簌簌的叶片,像抹了油一般,总恍惚觉得,在闪银光。
但日子也是快的,眨眼,大暑已过了。季夏的天气,稍早一点出门,清晨的风里已经愿意携上几缕凉意,于是干脆走远一点,往山的方向去。
这时节,山里的绿,绿得最好。褪去一点燥,得来一点静。指尖往草叶深处探,能探及些潮湿水汽,满眼青峦雾润,偶尔一针鸟啼,几线虫鸣,倏忽不意,刺破空山静寂。
心里随之一软,像走进“幽”字里面了。
图
喜玛拉雅北坡的鱼
走进山里,方觉这世上写“幽”最好的诗,不是写寂静的,反倒是写声音的。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在空谷青山之中,三两只鸟鸣,仿佛投入湖中的石子,将这太古般寂静,荡起了三两圈涟漪。若是没有这三两圈涟漪,人又该如何与太古产生关系?
图
喜玛拉雅北坡的鱼
书里读过这样一个故事。
盛夏时,主人邀朋友去茶室喝茶听音乐,先是几张西方音乐,肖邦和海顿,音符紧凑有致,主题错落变幻,是极其优秀的音乐。
而后,换了一张古琴来听。古琴的曲子,要说铿锵的段落,也不是没有,只是更多时,是拨弦弄出几颗单音,余响要飘很久,声音里常常有大面积留白。
一张二十分钟的古琴听完,朋友没有对这曲子做什么评价,只是轻轻叩了下杯子,说,窗外的蝉声也很好听。
窗外的蝉声,其实一直没断过。只是古琴的音色与曲调里,留出了让蝉声渗入的空间,琴声原本清幽,而那蝉声,让这份“幽”得以被察觉。
图
喜玛拉雅北坡的鱼
与鸟鸣山更幽可对仗的,或许还有荡湖的锦鲤偶尔惊跃水面的动静,还有傍晚荷池边的那三两声蛙叫。
人在自然里经过,是这三两声响滋长出一个“幽”的空间,让人能停下来,坐在里面,让夜色幻成露水,沁透身体,让晚风捎来钟声,揉开心绪。
图
喜玛拉雅北坡的鱼
向山里走,人越难踏足之地,青苔铺得越好看。
或也是由此,瞧见青苔时,满眼都是幽。那是一种人迹罕至的宁静,带着湿漉漉的野气,却又因着那稚拙微茫,而显露出一种亘古不变的悠长来。
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尘。
有时候,一间年代久远的院子,也是藉由青苔来表达这般岁月的纵深感的。
小时候住过的老房子,天井白墙,青苔幽深,积年的雨季年复一年,向上攀爬,如同年轮。苔色亦由深及浅,深处,历历幽然,浅处,若有似无。读白墙上的苔印,如同读这院子的过往,读时间里闪着粼粼波光的人情。
后来,从书里读到一句话,“都说江山如画,江山其实不如这墙上的苔痕雨迹像山水画。”青苔如笔,蘸雨为墨,白墙作纸,便如此,留下一封深情长信,后世可读。
图
喜玛拉雅北坡的鱼
《青苔赋》中写,“宜其背阳就阴,违喧处静,不根不蒂,无华无影。耻桃李之暂芳,笑兰桂之非永。故顺时而不竞,每乘幽而自整。”
刹那,不是青苔,做作,不是青苔,既有“此时此刻”之鲜活,又有“历历过往”之幽深的,才是青苔。
于是,青苔之幽,幽在一种古意。
园林艺术家陈从周曾讲,近时名胜园林,常常不修则已,一修便过了头,园林水池斑驳,本应土石相错,如今无寸土可见,宛若满口金牙。
满口金牙,便自然没了青苔生长的空间,逛这样的园子,满眼只觉得新,新得呱噪,新得不安。
若留得青苔,就好了。它自会抱着古池,挤着石隙,向青草不可及之处伸展,向古树森森枝干上流连。它不作声,也不打眼,却能在心里辟出一条通往幽微的路来。
夏日探幽,偶尔也来自一阵清清冷冷的香气。
门口的黄桷兰开花了,星星点点几朵,伸着细长的花瓣,点缀在绿叶里,不细察看,是看不到的。留意到花开,是因为经过时,它远远地送了一阵花香过来,一个与平日无异的傍晚,因着这阵幽香,雅致了起来。
若非这幽香,或许我仍是如往日那般,匆匆而过,绕过几个街巷,汇入车水马龙。但那晚却是不同,这香气让人不自觉停下来,徘徊一番,逡巡着花影,继而留意到夜幕渐渐深蓝,月光渐渐明朗,草丛里藏着虫鸣......这似有还无的香气,邀人进了一个“幽”的空间。
嗅觉,既被动又敏锐,它关乎于这有形世界之上,无形的那部分。由此,幽境总有香影,用无形为有形勾勒出灵魂的栖地。
曾有人说,扬州瘦西湖的妙处,便在清初王士祯那句诗里所言:“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
沿岸星星点点的微花细朵,衣香人影,浅斟慢酌,湖中微光澹荡,湖边幽影缱绻。心里好像充盈了一股水汽,软软的,清脆的,花香寻不到根迹,几乎以为是月亮在熏照自己的灵魂。
图
喜玛拉雅北坡的鱼
如今人们爱花,城市建造花园时,总恨不得处处是花海,片片都不同,南腔北调,中姿西式,只见什么花都开的兴高采烈,浓香扑鼻,游玩“效率”极高,也是,照片传递不出香气,哪里还会记得“花香不在多”的老调子。
旧时人们造园,香是一定要有,用起来又十分克制的。颐和园的玉澜堂,是为玉兰,却只一白一紫两棵玉兰树,花香清淡幽雅,才惹得人仿佛感受得到百年以前的空寂忧愁。
图
喜玛拉雅北坡的鱼
若是幽然有影,大约就像缥缈天际那一点鹤影,若是幽然有形,大约是徘徊山林中那一缕云烟。
影影绰绰,清清冷冷,似有若无,似淡若浓,欲把捉而无从把捉,才握时有,一松手无,是这般的自然,才构筑得起一个“幽”啊。
编辑
湃耳
-特别鸣谢摄影师-
喜玛拉雅北坡的鱼
喜歡就點-誰最中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