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在宋代就有“外卖”了吗?你知道在宋代“外卖”和“外卖小哥”分别叫什么吗?你知道在宋代有一项女性职业备受宋仁宗看重吗?这些你可能不知道的问题在小匣子少儿公益服务中心举办的“穿越千年,跟小匣子回宋朝放个假呗”夏令营活动中都能找到答案。
7月10日上午,在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畔的一座古色古香的茶楼中,由小匣子少儿公益服务中心举办的“穿越千年,跟小匣子回宋朝放个假呗”公益活动,通过时下大热古装剧《梦华录》带领大家了解北宋都城汴京的节物人情,感受宋朝文化的独特魅力。来自城市、乡村、困境儿童共同参与,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下,连接起城乡儿童的心灵。
穿越“清明上河图”参加斗茶大赛
北宋张择端一幅《清明上河图》,让汴京繁华千年,人人梦想在画中见到那车马声喧、人头攒动的宋朝。这一次,孩子们纷纷穿上古装,穿越进《清明上河图》中一窥宋代繁华景色和开明文化。小匣子少儿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吕偲嘉介绍说,在图画线索中,孩子们了解到,宋朝是一个民间商业约束较少,贸易较为发达的朝代,拥有繁盛的餐饮业。据说,在宋朝,常规吃食就有多种,为了满足大家的需求,商家开始提供“逐时施行索唤”的服务,因而外卖在宋朝被称为“索唤”。北宋孟元老所著的《东京梦华录》还记载到:“更有百姓入酒肆,见子弟少年辈饮酒,近前小心供过,使令买物命妓,取送钱物之类,谓之闲汉。”因此“外卖小哥”在宋朝被称为“闲汉”。
在穿越旅途中,孩子们通过互动,了解到“一日三餐”的说法自宋代开始,“女相扑”是当时的一项女性特殊职业且备受宋仁宗喜爱,北宋从民间群众到皇帝都非常喜爱“蹴鞠”运动等等有趣的宋朝文化。
随后,孩子们还进行了一场“斗茶大赛”。宋代,是极为讲究茶道的时代,斗茶的行为,起于唐而盛于宋。清明前后,新茶初出,适宜参斗。古人通过烹、煮、点茶,比较茶汤的汤色和汤花的优劣。在一碗茶中,孩子们认识了斗茶的器皿——汤瓶、茶盏、茶筅、茶碾;在用茶筅打茶的过程中,孩子们拼力击打茶汤,形成汤花,感受到当年宋朝的独特饮茶之风。茶,从庙堂高宇走入寻常瓦舍。
在排萧声中回到宋朝音乐时光
你认识“排萧”吗?在这次夏令营活动中,孩子们认识了“排箫”并有了一次制作“排箫”这个远古乐器的机会。《吕氏春秋·古乐》记载,黄帝命乐官伶伦制作乐律,伶伦从昆仑山之阴,取竹空窍厚钧者……制成十三管排箫。这是有关伶伦作乐最早的文字记录。在排箫声声中,孩子们仿佛再次回到了宋朝,感受到悠远而深刻的历史气息。在老师的科普中,孩子们第一次认识了这个由若干根管子捆绑成的乐器,第一次知道原来“参差不齐”和“天籁之声”中的“参差”、“籁”曾经指代的都是排箫,排箫这一名字原来是从宋代流传下来的。
然后,孩子们纷纷动手学习如何制作排箫。将散乱的管子按照长短顺序排好,打开一根有切口的篾片,将它们按顺序插进去并用绳线十字缠绕固定,于是一个简易的排箫就做好了。最后,孩子们还体验了一把《芈月传》中古人吹排箫的情景。
再现《梦华录》中的“春水生”
《梦华录》中除了还原宋代的点茶、斗茶、茶百戏,还再现了江南茶点——果子“春水生”。
在北宋,果子指的是生果、干果、凉果、蜜饯、饼食这类甜食。它们不仅颜色丰富、造型别致,而且口感极佳。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将果子和北宋饮食联系到一起,既表明了果子在北宋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宋代饮食文化的“素食”之风。当时人们的饮食风格逐渐由唐代的粗犷转变为细腻精致,风格的转变也与朝代变迁有关。
孩子们品尝果子、制作果子,在动手中感受到了宋时的优雅风骨和人文环境。
如果说《梦华录》是从视听角度带人梦回当年景象,那此次由小匣子少儿公益服务中心举办的“穿越回宋朝”夏令营则是通过沉浸式体验的方式让大家游汴京、看盛景。此次活动,还吸引了一位来自埃塞俄比亚的游客体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小匣子少儿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吕偲嘉向大运河传媒记者表示,这次活动不仅是传播传统文化,更是致力于解决城乡教育资源公平,让城市孩子在动手中献爱心,让乡村孩子在互动中感受优秀文化。未来,“小匣子”还将开展有关大运河的研学教育活动,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徐蓉/摄影司新利孟德龙)
(大运河新闻)
部分图片来源于小匣子少儿公益服务中心
编辑延晨徐蓉
一读桂艳张莉
制作曹宇
责编肖东
审稿晖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