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花,我喜欢的一种花。曾经不止一次在瘦西湖那棵巨大的木香花前,坐了很久。为了木香花漂亮的花型,清雅的气息和缤纷的热闹。在百花盛开的春天,我有时候傻傻地分不清木香与蔷薇,它们几乎开放在差不多的时间,又有差不多的长相。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蔷薇有刺,木香温婉!
木香巷
木香巷因花名之。繁盛时期,是满巷都有木香花还是某一个大宅院里,有一棵香飘全巷的木香树呢?或许是后者。因为至今在木香巷内,还有一座木香园。据介绍,木香园是清代爱国将领、广西巡抚张联桂的故居。如今他的后人在故居的庭院中,精心构思建筑了亭台假山。园的点睛之笔,便是蓬勃的木香。每到春暮夏初,盛开的木香花爬出不高的围墙,将花香散发到小巷中的空中。
游玩木香巷,最好在多雨的春天。百转千廻的小巷,少有行人的雨天,笃笃的脚步声,搅乱了空气里的清香。油纸伞点缀着小巷的寂静。此种意境,戴望舒用一阙《雨巷》,断了后人的诗情。戴望舒求之不得的爱情,远观不能近亵的心中女神,让“雨巷”的美,不可复制。然而,他的巷中,有太多的寂寞和彷徨,少了扬州木香巷特有的春意。
汪曾祺先生用一首“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的诗句,将雨中木香花的韵味,刻画得回味绵长。我觉着,能与之媲美的,大概只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两句。小巷的青石板,没了毛毛细雨,有什么味道?
走出巷子是渡江路
木香巷,没有“大小十三湾”的名字,其中的弯弯绕绕,不比那两条巷子少。这一带的巷子里,少不得隐藏了很多过去的大宅门。钞关、运河,让这里成了扬州交通最便利的地方。从这里走走看看,古运河始终伴随。
那些在扬州广置田产的富商和贵胄,以在这里占据一席而自豪。不过一路之隔的南河下,便是著名的会馆一条街。卢家大院与汪鲁门,从东到西。湖南会馆、江西会馆等等,散落在整条巷中。以木香巷为中心,东转西转,还有“达士巷”、“梗子街”等,一直到小秦淮河。仔细探究的话,哪一座建筑没有故事?
回到木香巷,我的溜达还没有结束。却不知在哪一个弯,转到了永宁巷。“天下黄河九曲十八弯”。扬州的木香巷永宁巷,有没有九曲十八弯?反正,我有点转迷糊了。本来不知道东西南北,只会说左边右边的我,在巷子套巷子的深深小巷里,找不着北了。
随便走进一户人家
那正好,本来就没有目的,随心随性地漫步,最符合我的心情。我不担心走丢了,这是我生活了大半生的城市。走着走着,我走到了哪里?永宁观!不,是永宁观大戏台!原来永宁巷名字,源自永宁观。永宁观是“福缘寺”下院。这是介绍的文字。我知道南河下大水湾有座兴善寺,却不知还有一座隐藏在永宁巷的福缘寺。寺庙的下院,怎么是“观”?存疑。
福缘寺,没了。永宁观,也没了。永宁观留下一座戏台,记录了永宁观曾有的繁华。这座戏台,据说是老城区现存不多的古戏台,大概刚恢复不久,没有开门。我转了一圈,想得到更多信息:永宁宫是扬州历史悠久的道观,修复工程复原了古戏台、观戏厅及西侧的三进四合院建筑,算部分复原了永宁宫的历史风貌。大门南向,戏台北向。
戏台是单檐歇山顶,二层高,有三间房。七檩的进深很有“深度”。正殿的山墙,嵌有一块“水府殿”石额。这是永宁观原有的老物件。十几年前,房管部门在抢修永宁宫危房时,发现了这块被遗弃的门额。好在扬州人天生有文物意识,他们将它异地保护,果然等到了修复的一天,“水府殿”石额重新回到该有的位置上。
小院光影
“水府殿”,道观的常见建筑,供奉龙王或水神的场所。永宁观里,居住过三户人家。修复工程本着“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的原则,基本恢复了这座戏台。据说里面陈列着扬州戏曲史料。可惜我时间不对,不能进去细细观赏。
再多的恢复,回不到三百年前的康熙年间。站在“古”戏台前看上去,精致白石拱门,隶书“永宁”二字。应该也是原璧。忽然想起小秦淮河边的“大舞台”了。“大舞台的班子,了戏。”这句扬州人耳熟能详的俗语,解说着大舞台曾经的一种状态。
继续转悠在永宁巷,却不知什么时候又转回了木香巷。这分明是另一条巷子啊。顺着巷子,我走了出来。这条巷紧靠广陵卫生院,我又看到木香巷的标牌。
我觉得永宁巷像哑铃一样,挑起了两条名叫木香巷的巷子。或者,在某一个拐弯处,本来就是一条,我走岔了而已。
老街的故事
小巷,像迷宫一样。我小时候在得胜桥湾子街一带有过一次走失过的记忆,冒了出来。哈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