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文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唯有扬州瘦”,瘦西湖独树一帜,是中国湖上园林的杰出代表。而五亭桥,作为瘦西湖的标志性景观建筑,在中国桥梁史上更是独具一格,其最大的特点是阴柔阳刚的完美结合,南秀北雄的有机融和。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曾评价道:“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卢沟桥,最秀美的最富艺术代表性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了。”五亭桥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年),距今已有近年的历史,如今更可谓是扬州的城市名片。
据说,当年乾隆皇帝南巡至此曾感叹这一带的景致象极了北京北海的琼岛春阴一景。确实,这座桥的设计受北京北海五龙亭的影响很深,因为五亭桥一带的水域没有北海开阔,所以无法将五龙亭照搬,但聪明的设计者别出蹊径,将桥、亭结合,形成亭桥,分为五亭,群集于一桥之上,亭与亭之间以短廊相接,形成完整的屋面,廊腰缦回,勾心斗角,碧水之上惊鸿一瞥,婉转若游龙。
如此巧妙的设计师是谁呢?
他是清乾隆年间巡盐御史高恒。高恒是大学士高斌之子,是慧贤皇贵妃高佳氏的胞弟,从出生开始就自带bgm,他没有参加过科举,就做了淮安等地的税关长官,署长芦盐政,兼任内务府总管大臣,全是肥差、美差、权差。后来,高恒被他的继任告发,说他贪污税银数百万两,震惊朝野。这就是后来被世人称为清乾隆第一贪墨大案——两淮盐引案。
高佳氏“贪墨”是什么意思呢?“贪”指的是爱财,“墨”因为是黑色,所以引申出乌黑、不净的意思,“贪墨”就是指贪图财利的人和行为,贪污不廉洁的官员则被视为“墨吏”。在古代,人们信奉“天子家”的思想信念,“朕”即国家,贪官贪墨国财,就是挖“朕”的墙角,乾隆贵为“天子”对彻查贪墨案一向严厉。经刑部调查,几任两淮巡盐御史共克扣盐税白银多万两,其中国舅高恒就贪污余万两。据史料记载,当年全国一年征收的盐税银,康熙六十年为万余两,雍正十二年为万余两。仅高恒一人所贪之银两就超过了全国全年的盐税银总和!听闻此案,乾隆当然大为震怒,立即下谕旨,彻查清楚,并将高恒施以绞刑,以儆效尤。
高恒的父亲高斌,在康熙朝任文渊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内大臣、吏部尚书等职,是治水的有功之臣,高斌一生勤奋敬业,最终以73岁高龄累死在治河工地上。高斌至少有四个女儿,其中大女儿贵为皇妃,只有一个儿子就是高恒。高恒作为“皇亲国戚”,自带主角光环,一路“保送”步入官场。高恒的长姐慧贤皇贵妃深受乾隆皇帝喜爱,她是乾隆朝首位贵妃、首位皇贵妃,可能是“爱屋及乌”吧,乾隆还是很喜爱他这位小舅子的,知道他文化水平不高,理想也不怎么远大,就给了他一个清闲的“肥缺”——两淮盐政(两淮巡盐御史)。两淮盐政虽然只是一个正五品官员,级别不高,但由于是钦差大臣,身份地位自然也比较高,是两淮盐运使的上司。
本来高恒的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形势一片大好。可惜的是他太贪婪了,当了8年两淮盐政,这期间公然向盐商索要贿赂,民间传说经常一次就能收3万两银子。每每到了“三节两寿”不用高恒出声,各路盐商大户们就会自发的来送银子,高恒一向来者不拒,统统笑纳。不仅如此,高恒到盐商家中做客时,看上了值钱的古董字画,珍稀古玩,只需在前多站几秒,盐商就心领神会的将那些送到高恒府上。当然,高恒还是“精于为官之道”情商官商很高的,他一边大肆捞钱,一边还注意始终与乾隆维持良好的关系。乾隆南巡时,高恒联合盐商组织能工巧匠,主持设计建造了五亭桥,还重建了虹桥等驰名中外的景点。当然,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虽赢得了皇帝的大家赞赏,但这些修桥修楼的银子,多半都是出自盐商的“孝敬”。
正可谓:成也盐败也盐。清代扬州盐商的轰轰烈烈,如烟花般绚烂的绽放;高恒等一众盐官们的兴旺发达,官运亨通,都伴随着盐引案的爆发,像窗户纸一样被彻底捅开,繁华落幕。如今,通过瘦西湖畔的亭台楼榭,我们多多少少能看明白一些“社死”的原因,了解盐商盐官们不同的官宦之路和人生轨迹,抑或可以引发我们对这段繁华清史更多的了解与思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