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瘦西湖 >> 瘦西湖优势 >> 正文 >> 正文

颍州西湖,与杭州西湖媲美,来了就不想走

来源:瘦西湖 时间:2023/1/31

《西湖三十六天》中以四大西湖最为著名:浙江杭州西湖、安徽阜阳西湖、江苏扬州瘦西湖、广东惠州西湖。被称为“中国四大西湖”。南宋著名文豪欧阳修,在颍州西湖一口气写下了十首《采桑子西湖好》,其中“西湖好,飞絮蒙蒙。“柳絮干尽日风吹又生”这句诗特别有名。又有大才苏轼的诗:“大千起灭一尘,未觉杭淮谁有雌雄”,意思是说颍州西湖和杭州西湖一样美,他把颍州西湖放在了与杭州西湖一样美的地方:“大千起灭一尘土,未觉杭州人。”苏轼在颍州和杭州当过知州,因此他的这一番评价,受到世人的赞赏。初冬,颍州暖暖的春暖花开,于是,沐浴暖阳,跟随欧阳修和苏轼的足迹,一起来到了美丽的颍州西湖。

美女告诉我,年阜阳市委做出发展颍州西湖重大决策。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为颍州西湖,美不胜收,形成八大旅游功能区,十大自然风貌区,三十六个人文景点构成;长度11公里的主环湖路,形成“一环连环三十六景,一串十个景观,一颗明珠”的格局。

北宋初年,以深厚的欧苏文化为特色,集自然风光游、历史文化体验、田园休闲度假于一体,是颍州西湖,以北宋为重点,打造北宋文化旅游体验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目的地,再现大才子苏东坡“未觉杭颍谁雌雄”的千古佳话。

进入景区后,我发现,两段古老的残垣断壁,犹如两个高大的门神,“打开西湖门清新芬芳”。沿著大道,峰回路转,再豁然开朗,眼前,水鸟,碧水,蓝天,秋林,诗情画意,呈现从今天到古代,从城市到大自然的穿越之旅。

淮州西湖在春秋时期,它只是一个陂塘,用于捕鱼、狩猎、蓄水、灌溉。但是那时人口稀少,生产效率低,所以没有人开发,默默无闻。直到唐代晚期(年),设置了扬子运使,开通了从扬州经颍州、到达河南((yàn))的官方水上运输通道,将南方的军需物资运往京城,由此形成了扬子运使。唐代诗人许浑的诗作《颍州入西湖记》(年):“兰堂客散蝉鸣,荷叶飘香,荷叶飘香”,为我们研究唐代的颍州西湖,提供了宝贵资料。以此为例,当时的颍州西湖已紧邻州城,不仅有亭台,还有画廊,还有画廊,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园林景点。

游湖而行,游走于山水之中,品鉴欧阳修和苏轼的诗作,仿佛穿越了两宋,诗中歌赋与亭台,使颍州西湖尽收眼底。苏轼、苏东坡都喜欢上了颍州西湖,诗中有很多诗。北宋诗人杨万里在《西湖》诗中写道:“三处西湖一色,钱塘汝淮与罗浮”,这里的“钱塘”指的是浙江杭州西湖,“西湖三处一色,钱塘与罗浮”。北宋词人杨万里亲自对南宋三大西湖进行了评价,颍州西湖名列天下第二。

后来,战争和自然灾害使颍州西湖遭到冷遇。一直到80年代,阜阳人对颍州西湖进行改造,才使今天的颍州西湖重新焕发生机。

今日之颍州西湖,一步一个脚印,景中有景。翠绿琉璃是观赏“小平湖碧玉田”的绝佳观赏点,辽阔的大湖,舒展的林带,纯净的阳光草坪,突出了颍州西湖的广阔壮美、气势。

来到颍州西湖,就要去“苏堤”,随着冬日的来临,这里依然是“一株杨柳一碧湖”的风景线。

到处都是风景,到处是诗歌。玉去桥,飘晚桥,百花亭,采芳亭,落英亭,画屏桥,明月识翁亭,碧水桥,探菊亭,飞飞桥,百花亭,赏芳亭,赏花赏花,赏花赏花。

淮州西湖好,兰桡画舫悠悠去,疑是仙人,水阔风高扬。

是啊,颍州西湖,来的不想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