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瘦西湖 >> 瘦西湖优势 >> 正文 >> 正文

春节镇江扬州行之五淮左名都的名人名园

来源:瘦西湖 时间:2022/12/4

(接上回)

大年初三(2月18日),我们的计划是去扬州。扬州人杰地灵,可玩的地方很多。有瘦西湖、大明寺、个园、何园,以及很多名人故居。可时间有限,必须做出取舍。头天晚上看了地图,包括路上的行程,我们最终选择了个园和何园。巧的是哥哥从南京到扬州,我们可以一聚。

镇江到扬州,就隔一条长江,走高速不过四十公里。后来朋友告诉我,还有渡轮,只要六块钱。看来只能下次体验了。

路过宴春酒楼。想起有一件事还没有交待,就是关于蟹黄包的。镇江的蟹黄包相对于开封灌汤包,个儿要大一些。吃法讲究“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吸汤”。而开封灌汤包要小,提起像灯笼,放下似菊花。初二在宴春吃早餐的时候,看到精彩一幕:一位大叔把包子贴着碗壁,咬一个小口,碗一斜,像喝粥一样吸汤,那神态,太享受了。

镇江到扬州的城市公交半小时一发车,票价15元。扬州的火车相对较少,所以不少人会选择到镇江或南京坐车。

上扬溧高速。

到扬州的人不少,还有站票。

长江在附近有一个分叉,所以会两次经过长江。

这张拍糊了。本想拍路边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淮左名都”。隋唐时代,扬州是中国东南最重要、最有名的都市,盛极一时。宋代词人姜夔的代表作《扬州慢·淮左名都》就表达了他对传闻中扬州的无限向往。他在词中写道: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唐代诗人杜牧也曾写过一首《赠别》,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他们都在写扬州,都提到了春风十里。实际上,春风十里就是当时扬州风月场所的代名词。

一下车,就看到路边的扬州八怪纪念馆。这是一个计划外的收获。

这里人不多,票价15元。导游费20元。

这是扬州八怪中最有名的郑板桥写的“歌吹古扬州”。吹字为他自创。

扬州八怪,其实是个泛指,并不是只有八个人。他们是清代活跃在扬州地区的草根艺术家的统称。他们有的擅画,有的擅书,有的擅刻,但总体上都属于志向清高,狂放不羁那种。

导游是一位衣着得体谈吐优雅的女士,不拿喇叭不挂胸牌,每一位人物如数家珍,言必称“我们扬州”,处处体现出她对家乡浓浓的爱。

为什么扬州多名士?三个原因:一是地方官重视文化,有地位;二是盐商附庸风雅,有钱;三是离京城远,有自由。

金农是抽象画的代表,这个月亮,有没有毕加索的风格?

郑板桥的竹子整体偏瘦,遇风不倒。

李方膺也画竹,郑板桥都佩服他。他的竹子显然更粗壮些。

黄慎擅画钟馗。

这位叫华岩,以花鸟画著称。

这么有灵性的地方,没有喵星人怎么行?

来一张博物馆的全景。

街心一座不知名的塔或阁,感觉扬州哪儿哪儿都是古迹。

街头的公厕古色古香。现在全国都在搞“厕所革命”,国家旅游局的现场会就是在石家庄正定开的。我特别支持这一做法,厕所干净了才能留住客人,客人多住一天就能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

这是曾经扬州的护城河,现在已经成为市内河。再往东,就与古运河相通了。在来扬州的公交车上,我把京杭大运河从头到尾捋了一遍,镇江扬州都是必经地。其中镇江还是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

路边经过天宁禅寺。它始建于东晋,相传为谢安别墅,现在是扬州佛教文化博物馆。

这座桥往东,就是个园,往北,就是史可法纪念馆。先去缅怀一下这位抗清名将。

馆内正中为飨堂,中间是将军像,两旁为清代张尔荩撰写的名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史公是个好官,为人清廉,曾任南明的礼部尚书。在清军向南京进发之际,他临危受命,任督师(与袁崇焕一个职位),守淮扬。可史公用人与用兵均不在行,扬州陷落被俘,他誓死不降壮烈殉国。由于扬州是江南第一座抵抗清军的城池,多铎下令烧杀抢掠十天,就是后来所说的“扬州十日”。不久之后,因为“剃发令”引发了“嘉定三屠”。

现在看到这棵银杏,不知怎么就想起了《舌尖三》中提到的银杏木砧板。一块砧板要上千块。

(小胡同学摄)

出馆,过马路,就是个园了。

此时开始下雨,我们提前准备的雨衣终于派上了用场。门票30元。

个园是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于清嘉庆23年(公元年)在原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拓建为住宅园林。

这是小朋友逆光拍摄的。

园子分为花园区和住宅区。感觉上与苏州园林大同小异,都是假山、池塘、亭台、游廊,移步换景,曲径通幽。无锡的薛福成故居号称江南第一豪宅,可能时间更晚,所以更偏西洋味儿。由此想到晋商的庄园式建筑,比如王家大院、乔家大院,无不代表着当地门阀富户的情趣口味。南北相比,很有意思。

不断有游客问我们雨衣从哪儿买的,这就是商机啊。

住宅区更显奢华,据说当年园子里主人加仆役一共有四百多人。

小巷纵横,像迷宫一样,好几次都转回原地。

这是小姐的绣楼。

从北门进,南门出,园子就逛完了。感觉当年盐商真有钱,感谢给我们留下这么丰富的文化遗产。现在的富豪千万别灰心,没准某个摩天大楼,几百年后也是文物呢。

出了个园南门就是东关街,类似镇江西津渡、武汉户部巷、南京夫子庙、成都锦里、苏州山塘街、无锡惠山古镇老街,集吃喝、文玩、古迹、特产于一身。本想在网友推荐的江南一品吃,可人很多,上菜慢,就接着往西溜达。这家粗茶谈饭门前已排起长队。

幽深的小巷。

我们要从个园步行到何园,所以沿途碰上哪家吃哪家吧。

最后选在这里,扬州三头宴。后来查了一下,三头宴是淮扬菜中以寻常甚至腥膻味较重的原料烹制的不同凡响的佳肴,主要是鱼头、猪头和蟹粉狮子头。正好在这里与哥哥相聚。他刚游完瘦西湖和个园,与我们会合。他评价瘦西湖,就是一个护城河。饭罢,我们去何园,他去火车站。

这是小朋友在墙角拍下的,春天来了。

去何园路上,还要穿过一条小巷。这家很有意思,旧家具就这么露天摆着任雨淋。小朋友说这是道具。要是真枪还了得?!

何园到了,门票一人三十元。感觉这样的人文景观要是不请人讲,自己看不出个所以然。导游与个园一样,民国打扮,打一把透明雨伞。

何园是始建于清代中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被誉为“晚清第一园“。这个地方叫船厅,看门前的地面,像不像水波纹。

清光绪九年(年)何芷舠由湖北汉黄德道兼江汉关监督的官任上卸任到扬州,购得吴氏片石山房旧址,后扩为园林,在扬州建造寄啸山庄,前后历时13年之久。这个寄啸山庄,就是何园。

何氏子孙个个了得,这张照片里有何家人,还有毛泽东。

这是二楼楼板上开出的一个孔,原来是旧时传菜用的。主人和客人在楼上吃饭,低级仆役是不能上来的,只有用这个孔传菜。

这叫骑马楼,相当于客房。因为客人那会都是骑马来的,而这座楼设计成中间低两边高的形状,像个马鞍。

以上四张图是四景,分别代表琴画书棋。

这是园中最后一景,名为片山石房。这座假山是明末清初画坛巨匠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注意看水中,有一轮明月。人向不同方向移动,月亮则或圆或缺。

图的左侧有一个廊檐,下面不是窗,而是一面镜子,正好能照出对面的植物。两者寓意“镜花水月”。

出了园子抬头远望,是七二三研究所。据导游介绍,文革时期这里正是七二三研究所所在地,因其特殊单位的身份才使得园子得以完整保留。

雨还在不停地下着,我们的扬州之行也接近尾声。如此有历史厚重感的城市,此行只能是走马观花,管中窥豹。希望有一天,能像孟浩然一样,烟花三月,再下扬州。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3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