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人间,是一幅流动的画,骤雨摇竹林,鸟鸣山水间,花影映轩窗,闲情又几许。
风动流年,岁月葱茏,清夏幽幽,绿荫成阵。
在燥热的暑天里,等一场风,淋一场雨,邂逅一个月夜,这或许就是夏天的浪漫。
很喜欢欧阳修的《采桑子》,“风清月白偏宜夜,人在舟中便是仙”,清风明月,江上泛舟,炎炎夏日,就适合读这样的古诗词。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根据历史记载,欧阳修“祖籍庐陵,生于绵,长于随,家于颍”,什么意思呢?
他的祖上是庐陵人(今江西吉安),后来他的父亲到四川绵州任军事推官,他便在此地出生。
四岁那年,其父去世,跟随母亲前往随州(湖北)投奔叔叔欧阳晔,在此度过了青少年时期。
他在颍州(安徽)任职伊始,便举家迁居,后来他的母亲在南京病逝,他护送母亲的灵柩回颍州守丧。
晚年的时候,他退出了朝堂,隐居颍州。
祖籍地,出生地,是成长地,每一个都意义非凡,然而最后欧阳修却选择安家在颍州,可见他对颍州的感情有多深了。
颍州有个西湖,与杭州西湖、惠州西湖、扬州瘦西湖并称“中国四大西湖”。
欧阳修晚年常来此游玩,写下一组《采桑子》。
这首为其八,通过描写如梦如幻的西湖夜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词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
词的上半阕着重渲染西湖的自然环境,清新、恬静。
开头两句“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总领全词,后文的景物描写,情感抒发,皆由这两句而来。
“天容水色”一词,概括了西湖自上而下的美景,创造出了一种画笔都难以描绘的绝美意境。
在这里,词人并没有具体描绘西湖到底有多美,只是“云物俱鲜”四字便足以勾起读者对西湖夜色的向往。
尤其是“鲜”字,不仅突出了湖水的清澈明净,也侧面反映了西湖对词人的吸引力。
歇拍两句“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点明了时间夜晚,同时渲染了静谧恬淡的环境氛围,表达了词人悠然自得的情态。
上半阕,只是几笔勾勒,一幅静谧美好的西湖夜景图便跃然纸上,令人如痴如醉。
再来看下半阕,继续描绘西湖夜景,进一步抒发词人夜泛西湖的愉悦之情。
换头两句“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一下子便将读者摄入一种如梦如幻的意境中,令人心旷神怡
设想一下彼时的画面,清风徐徐,明月皎皎,远远望去,浩渺的湖面宛如一片闪闪发光的玉田。
词人泛舟湖上,该是多么惬意,舒适!
所以他最后才会发出“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的感慨。
“骖鸾”指代驾鸾飞升的仙人,“成仙”是很多人的梦想,而在欧阳修看来,置身于这样一个明月夜中,谁还羡慕当神仙呢?
全词来看,上下两阕,一气贯注,情景交融,营造了一种飘飘如仙的氛围。
读完整首词,不仅西湖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夜景可想,词人陶醉其中的悠闲情态亦复可知,令人回味无穷。
有人曾说,内心的清透明净,可以抵挡世间一切浮烟乱尘;内心的明山秀水,可以洗去世间一切铅华。
红尘滚滚,世事纷繁,我们有多久不曾静下心,抬头去看一朵白云的姿态,低眉去赏一朵山花的素美?
眼里有暖阳,便是美景良辰,心若染香,何处不是水云间?
风清月白偏宜夜,人在舟中便是仙,夏日里,读读欧阳修这首《采桑子》,淡看浮生流年,自在一世清欢。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