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瘦西湖 >> 瘦西湖发展 >> 正文 >> 正文

烟花三月的扬州,靠什么四季如春

来源:瘦西湖 时间:2023/6/23
中药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4790119.html

又到烟花三月季,树影婆娑,花团锦簇,游人如织,高朋云集,这是扬州最美的季节,也是无数人魂牵梦萦的诗意江南。时下的扬州迎来了一年中颜值和人气的高光时刻,“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在4月18日隆重登场。这个延续了20年的品牌活动,已经成为扬州这座城市的金色名片。20年来,在众多客商、四海宾朋的鼎力支持和亲身见证下,扬州的产业能级、城市品质不断迈上新台阶。

在今年4月18日召开的经贸旅游节开幕式上,扬州共落实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科创产业正式合同项目个,其中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总投资达.6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项目实打实硬碰硬,扬州此前多次召开“”签约项目过堂会,要求各地上报集中签约的项目必须是正式合同项目,并组织市发改、工信、商务、科技等部门对签约项目合同文本进行审查。

“烟花三月”的扬州靠什么“四季如春”?扬州市委书记夏心旻说,“从扬州历史看,三度辉煌都是以经济强盛为前提的。建设扬州‘好地方’,产业是基础,经济是后盾。”近年来,扬州坚持把“强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实施产业创新驱动战略,一体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技改和开发园区“二次创业”,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努力夯实“好地方”的产业根基,举全市之力筑牢先进制造业“压舱石”,锚定“产业科创名城”主航道,围绕“+1”先进制造业集群,做实做强产业基础。

回顾“十三五”,扬州经济发展成绩单令人鼓舞,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连续迈上亿元、亿元两大台阶。创新发展新动能令人振奋,上市企业实现翻番、总数达2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长2.5倍、总数超家,第二批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绩效评价全国第一。城市发展美誉度令人自豪,先后荣获了“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三张世界级名片。特别是去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首次到地方视察,就来到江苏、来到扬州,称赞“扬州是个好地方”,让万扬州人民倍感振奋、备受鼓舞。

01

经济强,

产业是“好地方”的源头活水

今年的“烟花三月”节,显得格外特殊和意义非凡。不仅在于这是扬州步入高铁时代后的第一个“烟花三月”节,人流客流激增,同时,也恰逢开局“十四五”、开启现代化、党的百年华诞等重要历史节点。这都要求全市6个县(市、区)和3个功能区要以“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决心和努力,迅速掀起“比”的激情、“学”的动力、“赶”的信心、“超”的追求,“办好自己的事”,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接力跑中实现新突破,跑出好成绩。

不久前扬州召开高质量发展总结表彰大会,围绕省委提出的“办好自己的事”的要求,市委书记夏心旻非常明确地为各县(市、区)、功能区“标高定位”:宝应勇做里下河区域排头兵;高邮要在苏中地区夺冠称雄;仪征勇当跨江融合发展的先行区;江都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和全省物流枢纽;邗江要与苏南先进地区比高低;广陵要书写好古今辉映的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经济技术开发区要挺进全省园区第一方阵;生态科技新城要打造江淮区域的交通生态科创中心;蜀冈—瘦西湖景区要成为展示“好地方”风采的“第一窗口”。

企业强则区域强。九牛爬坡,既需要从政者的努力,更需要企业家的参与和智慧。亲商护商用商,扬州下足了功夫。扬州的“牛年第一会”,聚焦的正是营商环境建设。出台36条“硬招子”,全力打响“好地方、事好办”政务服务品牌。

扬州依托企业家队伍,在过去一年的招商工作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4月18日“烟花三月”节开幕式上,江苏宏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飞等5名企业家被授予年度扬州市“优秀招商大使”称号。建立招商大使制度,是扬州深化以商引商、以企引企的招商工作重要举措。去年以来,通过多名招商大使主动牵线搭桥,为扬州引荐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这次的经贸旅游节期间,各县(市、区)、功能区好项目频现,背后不少都有招商大使的身影。此次大会上,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红生等23人为扬州“招商大使”队伍注入新的力量。

“”签约仪式结束之后,扬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更是趁热打铁,邀请近20位招商大使召开“相聚好地方、共谋新发展”座谈会,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虚心请教企业家们招商的“锦囊妙计”。

涓涓细流汇心田。市委书记夏心旻表示,请企业家参与招商工作,授权要到位,对接要到位,政策要到位,服务要到位,扬州要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不断推进扬州“三个名城”建设。扬州“九牛”聚焦聚力项目建设,筑牢先进制造业“压舱石”,锚定“产业科创名城”主航道,正在为“好地方”好上加好、越来越好发力奔跑。

02

城市靓,

激活文化百宝箱“让古运河重生”

千年运河桨声灯影,为扬州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扬州,作为大运河的长子,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运河就像一条历史的“脐带”,串联起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如今,运河之畔,一座座文化标识正在或即将揭开美丽面纱。扬州市市长张宝娟在经贸旅游节开幕式上推介时表示,扬州要锁定“文化旅游名城”主攻点,激活历史文化“百宝箱”,在诗与远方中涵养文脉、遇见美好。

4月8日,历经5年筹备,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仪征枣林湾盛大开幕。在坚持10年生态留白、水土修复,拒绝任何污染项目入驻的仪征枣林湾旅游度假区,一个微缩在亩自然郊野之上,用鲜花、绿植编织的园林园艺世界灿然绽现。

4月18日,明月湖畔的扬州运河大剧院绚丽绽放,作为扬州新落成的文化地标,大剧院融合明月文化、园林文化、玉雕文化等诸多城市特质,“白天巍然屹立,夜晚流光溢彩。”扬州运河文化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运河大剧院填补了扬州没有高端综合性剧院的空白,国际一流的设备设施能满足各种演出对剧院的硬件需求,7月份正式运营后,扬州市民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国际顶级演出。”

位于扬州运河三湾风景区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7月份即将开放,这座中国大运河“百科全书”式的博物馆设有11个专题展,观众可以看到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的前世今生,以及运河上的水利工程、漕运盐利、商业贸易、市井生活,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纵览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

4月16日,在扬州召开的北护城河文化旅游集聚区建设推进会上,围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让古运河重生”的指示要求,扬州准备下一盘古城旅游资源整合的大棋。彻底整治北护城河水生态环境,开通水上游览线,打造高品质滨河旅游休闲步行街区。不久后扬州的旅游宣传语可能就多了一条:“如果你到扬州来,请沿护城河走一走。”

下一步,扬州将按照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持续放大“三都”品牌效应,挖掘文旅“历史深度”:激活隐藏在古城小巷、古树名宅、馆藏库房中的文化基因,打造城市IP文旅产品;拓展文旅“时间维度”,打造春季“游园、看花”,夏季“亲子、亲水”,秋季“赏叶、办会”,冬季“美食、养生”品牌,变“烟花三月下扬州”为“四季旺游在扬州”;拉伸文旅“链条长度”,加快全域旅游发展步伐,拉长旅游产业链,变“游客流量”为“经济增量”。

03

“好友”多,

“好地方”力邀“朋友圈”共赢未来

“人生只爱扬州住”。四季如春的扬州正擦亮宜居宜业“金招牌”,积极拓展“生态宜居名城”新内涵。坚持自然生态与产业生态并重,致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创宜商的发展环境,努力让投资创业者近悦远来、幸福满满。

“对一个地方、一个城市来讲,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可缺少。”2月18日,在新年第一会——全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大会上,夏心旻说,“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招商引资的成败、项目建设的快慢、园区发展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扬州在此次“烟花三月”节上发布了诚意满满的承诺:

这里的政务服务最贴心。今年扬州主动对标国际标准,以新年“第一会”部署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出台36条“硬招子”,并将根据企业需求动态优化完善,全力打响“好地方、事好办”政务服务品牌。

这里的发展空间最充足。全市现有省级以上开发园区11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各1个。每个开发园区坚持“特色定位、联动发展”,能够为落户项目提供充分的要素保障。全市已建成总面积超万平方米的科技产业综合体,诚邀在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平台企业、专业机构参与建设运营。

这里的政策支持最给力。连续8年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2号文件”,全方位优化企业服务,配套设立总规模亿元产业引导基金、20亿元双创基金、5亿元技改专项资金,持续提高企业“获得感”。对项目建设的困难第一时间协调,企业反映的诉求第一时间反馈,企业所需政策将“不低于既往、不弱于周边”。

展望“十四五”,扬州坚持围绕产业科创和科创产业双向发力,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行动,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化链式化发展。对于基础好、规模大、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重点做好补链扩链强链文章。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依托“整车制造-核心配套-后市场服务”完整产业体系,重点发展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专用车等整车制造。

高端装备产业,围绕数控机床及工业机器人、新型农业机械、工程液压机械、节能环保装备等优势产业,大力招引高端化、智能化终端装备及其关键核心配套项目。

新型电力装备(新能源)产业,立足国家绿色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特种电缆产业基地、江苏智能电网装备特色产业基地等平台,在新能源电池与组件、新型储能设备、智能变配电和特高压设备、特种电缆等领域寻求合作。

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以生物制药、创新药、原料药、新型医疗器械及高值医用耗材等为重点,全力打造创新药产业化基地、大分子生物药制造高地和特色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重地。

新材料产业,推进仪化万吨PTA项目建设,放大头部企业集聚带动效应,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PTA生产基地。

食品产业,将放大“世界美食之都”品牌效应,以时尚化、休闲化和“中央厨房”新模式为方向,推动淮扬美食产业化、传统食品生产智能化,加大民生保障食品、特医食品、营养保健食品等龙头企业招引力度,打造有更强影响力的食品产业基地品牌。

对于资源禀赋独特、市场空间宽广、需求稳定多元的传统特色产业,重点加快创新转型步伐,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9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