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瘦西湖 >> 瘦西湖新闻 >> 正文 >> 正文

扬州大明寺的历史文化底蕴及传说

来源:瘦西湖 时间:2024/8/23

扬州大明寺,因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年)而得名,又因唐代名僧鉴真东渡日本前,曾任大明寺住持而闻名天下。

历史上大明寺多次被毁坏,又多次重建。文革时期,红卫兵以“破四旧”为名,要砸烂寺庙内佛像,周总理紧急指示保护大明寺古迹,遂躲过文革一劫。

牌楼,正面有篆书“栖灵遗址”,背面则是“丰乐名区”,恰为一联,为清光绪年间盐运使姚煜手书。

牌楼前的两只石狮为清代遗存。牌楼后是天王殿,即大明寺正门。

天王殿后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为清代建筑。

栖灵塔,始建于隋朝仁寿元年(年),塔高九层。塔内供奉佛骨,僧觉遗灵之言,故称“栖灵塔”。现栖灵塔于年重建。

“栖灵塔”三字为赵朴初所题。

登塔眺望,李白登塔诗赞:“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刘禹锡诗道:“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

向南望,可俯瞰瘦西湖全景。

向北望,近处是大明寺景区。白居易诗道:“半月腾腾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共怜筋力尤堪任,上到栖灵第九层”。

平山堂,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建平山堂。

堂前绿色楹联: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

“平山堂”匾额,为同治九年盐运使方浚颐所题。

清光绪年间两江总督刘坤一题写的“风流宛在”匾额最引人注目。匾额中的“流”字少了一点,而“在”字却多了一点,寓意当年的“风流太守”欧阳修的一点风流,至今还在?

古代楹联中有不少人为刻意错字,往往“错”得恰到好处,寓意深刻。

平山堂北门匾额“远山来与此堂平”,清人林肇元题。即凭栏远眺江南诸山,恰与视线相平,故称“平山堂”。

后来,56岁的苏东坡任扬州太守时,在平山堂后面为欧阳修建造了“谷林堂”和“欧阳祠”。

谷林堂,堂前楹联“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取自苏东波的诗句,谷林堂因此得名。

中堂上方悬“谷林堂”三字匾,黑色底,深蓝色字,为扬州名家黄汉侯集自东坡法贴。

欧阳祠,内有欧阳修石刻画像,堂上悬挂“六一宗风”横匾,由著名书法家武中奇书。“六一”是取自欧阳修的别号“六一居士”,欧阳修对“六一”有自解:吾藏书一万卷,集取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

鉴真纪念堂,建于年。纪念堂按唐代建筑风格并参照日本招提寺“金堂”的风格,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主持了设计方案,这是他生前设计的最后作品。

时任大明寺主持鉴真大师,从唐天宝元年(年)起,历尽艰险十年六次东渡,于唐天宝十二年(年)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将我国佛学等知识带到日本,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鉴真在日本10年,于唐广德元年(年)病故于日本奈良,终年76岁。

年,为迎接日本国宝鉴真大和尚坐像从日本回国巡展,赵朴初题“风月同天”石额。

碑亭内汉白玉须弥座横碑,正面“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为郭沫若所书。

横碑背面为赵朴初撰书纪念鉴真圆寂周年的碑文和颂辞。

郭沫若题词、赵朴初撰文、梁思成设计,被称为当代三绝碑。

第五泉。相传唐时隐居湖州的茶圣陆羽,评选天下最好的泡茶泉水,认为大明寺泉水为“天下第五泉”。

欧阳修认为陆羽偏居东南一隅,未曾走遍天下,何以冠“天下”二字?现立碑“第五泉”。

鹤塚。清光绪十九年,住持和尚星悟禅师在平山堂养有两只鹤,后来一只仙鹤患足疾而死,另一鹤也悲痛欲绝,最后绝食而亡。星悟禅师深为感动,将双鹤埋葬在此,并立一石碑,上刻“鹤塚”。

题诗《大明寺栖灵塔》:

九层雄塔镇云宵,十里波光映拱桥。

烟柳空蒙湖水瘦,桃红夹岸向春潮。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