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我的岳父母告老还乡定居扬州。他们刚回去不久,我恰逢到上海出差,妻子让我绕道到家里看看。当我从镇江辗转来到扬州后天色已黑没有了公交汽车,就只好乘一元钱的摩的从渡江桥汽车站来到跃进桥的家中。岳父母看到我先是很高兴,但岳母看到自己女儿没回来就偷偷地哭了起来,我忙安慰她一个月后就回来过年了。当天,我住在冰冷的房子里很不适应,第二天就返回山西永济了。图为30年前少先队员到干休所慰问老干部。
当时的古运河很窄,每天过往的运输船只很多,由于两岸的污水都排到里面,其中的味道大家可以想象。那时机械化程度很低,船上运的煤炭、沙子有的还靠人力挑出。现在,古运河经过治理和拓宽,每天游船来回穿梭,是大部分游客们到扬州的必看之地。
扬州当时很小,从跃进桥往东走很快就是稻田了;现在走到运河大桥都还在繁华市区。那时扬州和个大工地一样,到处都在建设盖楼。大家注意了吗?建筑工人戴的是柳条帽,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没见过。柳条帽虽然原始,但它的安全性能比现在许多劣质安全帽高。
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死守扬州的故事广为流传,他誓死不降的民族气节得到了历代人民的敬仰。现在的扬州人大都不是原住民,当时清军屠城后杀了80万人,原住民大都遭遇不测。图为在史公祠外锻炼的大妈们。
当时的扬州街头还有许多铁皮屋,卖的日用杂货多为手工编织品。当时的搓衣板还在畅销,现在让洗衣机给顶得进了博物馆,如果哪家悍妻想逼老公跪搓衣板,那起码是个收藏爱好者;当时的铁皮桶都是人工敲的很是昂贵,现在价廉物美而且自重很轻的塑料桶一桶了天下。
大妈们跳广场舞可不是现在大妈们的发明,自改革开放后就开始逐渐风起云涌。那时的大妈们可都比较自觉,在人烟稀少的名胜古迹旁进行。当时没有小区一说,大家都住在平房里;现在高楼林立,城市居民挤得水泄不通,大妈们跳个广场舞想找个清净的地方比较困难。
当时扬州解放桥东边有个游乐场,现在早就拆得没影了,古运河拓宽后它的生存空间丧失,取而代之的好像是一座高楼。这里是多少扬州孩子留有美好记忆的地方,但城市的改造使这里的变迁成为必然。30年过去了,现在这种“飞机”不知是否落后?
渡江路这家杂货铺里有安在自行车大梁上的儿童车座现在也很难看到,当时因为自行车普及,孩子们基本上都用过;现在电动车流行,使这种手工编织的车座退出了市场。另外旁边的栅栏门现在也很难看到,防盗性能更好的卷帘门取而代之。
早晨,在普哈丁墓旁边公园健身的大妈们拎着菜篮子啥也不误。不知从啥时起,塑料袋彻底抢了菜篮子的饭碗。方便是方便,就是造成的白色污染让人触目惊心。我们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
瘦西湖是扬州的名片,当时的门票也不贵,但园内的游客还是不多,照相的人更是稀少。当时大家的日子刚刚开始好过一些,很难有雅兴游园。现在门票不知提高了多少倍,但我去年进去的时候和赶集一样,五亭桥上人挤得都快喘不过气来,就这游客们还前赴后继。现在手机摄影的普及,更是让人人都成了摄影师。现在扬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城区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大家现在住在小区里,还怀念过去简单的生活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