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广盛
五亭桥、白塔一带,可称得上是瘦西湖湖上风景的高潮部分。乾隆帝南巡,多次御临莲性寺,赐额、赐诗、赐《大悲陀罗尼经》一部。今莲性寺西侧尚有御碑亭一座。
五亭桥面南这座白塔是莲性寺著名的建筑,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仿北京北海公园琼岛春荫之白塔。不同的是北海白塔是寺庙塔,莲性寺白塔系园林塔,前者是实心塔,后者是空心塔。莲性寺白塔形状虽没有北海的塔雄伟壮丽,然而虽瘦而不觉寒酸,反窈窕多姿。莲性寺白塔为砖石结构,外敷白垩。白塔高28.5米,由十三天、龛和塔基三部分组成。上置青铜鎏金塔顶,中层为完室,均作圆形;下层为台基,作正方形。塔座全是砖雕的束腰须弥座,座为八角四面,每面三龛,龛内砖雕十二生肖像,象征一年十二个月,一天十二时辰。筑台五十三级,象征童子拜观音的五十三参图。刹顶置六角形宝盖,角悬风铃,上托铜质葫芦塔顶。整个造型犹如花瓶,它是我国现存砖砌喇嘛塔为数不多的代表作。
“一夜造塔”当然是传说。瘦西湖内的白塔曾于年、年各修过一次。上世纪80年代大修,把白塔的镀锌宝盖改为紫铜板,顶部安装避雷针。年,对白塔的塔身出过一次新,做了提白。
乾隆皇帝喜巡江南,喜下扬州,喜游瘦西湖。康乾南巡,在扬州留下了很多御碑。乾隆题诗碑亭位于莲性寺西侧,保存了这四方御笔九龙碑刻。御碑亭前面的碑刻,是乾隆二十二年(),第二次南巡至莲性寺,感慨此处清幽静谧,不受尘世纷扰,作《莲性寺》诗一首。御书的石碑还算完整。碑面有乾隆题诗云:“一朵花宫结净因,周环绿水漾波新。歌台画舫何妨闹,恰是亭亭不受尘。”落款:丁丑春二月御笔。
御碑亭后面左侧碑刻,是年,乾隆第三次南巡至莲性寺,见江南多水,水物清奇,暗含佛理,遂作《题莲性寺》诗一首:“江都城北多陂泽,水物由来清且奇,潇洒青莲宇标性,交芦同悟合还离。”
御碑亭后面右侧碑刻,为乾隆二十七年()所作《题平山堂》诗:“贤守建堂邻大明,江南山色与檐平。家声让彼称三至,明盍欣兹近四并。古往今来总佳话,松风水月那闲情。林泉不异前巡况,一卷真教画里行。”
御碑亭后排居中的碑刻,是年,乾隆乘坐画舫再次前往平山堂时题字作诗,追忆文章太守欧阳修,《再游平山堂》诗云:“时节逮花朝,百卉舒韶光。驻跸有馀暇,爰再游山堂。远迎坡梅红,近拂堤柳黄。夹堤多名园,时复一徜徉。遇佳辄留题,好乐亦戒荒。画舫不知遥,至止大明旁。迥出适所逢,试问因何芳。地胜究以人,睾然怀欧阳。既乃怵然惧,得毋诮冯唐。”
四方碑刻,其中两块已残破难辨,石碑碑文有损,也难掩其笔迹之飘逸流畅、清丽婉转。
御碑亭上有楹联一副:
潮涌广陵磬声飞远梵,
树连邗水铃语出中天。
这是移用了康熙为高旻寺题写的对联,《扬州画舫录》卷七有载。当年乾隆巡游到扬州,将他爷爷这副对联抄写一遍,给了大明寺。如今置于此地,将两代帝王的内容和书法集于一联,合时合地合景,有珠联璧合之美。
上联的广陵,乃是扬州古称。潮涌广陵,是用广陵潮典故,汉代枚乘描写广陵潮景象,“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此处既可理解为写景,也可意会为扬州历史悠久。磬声,指寺庙击磬的声音。禅定磬声,传出久远,是寺庙的日常,更显环境的清幽。耳听佛音,静中有动,精练又不失自然。
下联用邗水彰显扬州深厚的历史积淀,同样融写景、用典于一炉。“铃语”既是实写,更是拟人手法,出神入化。出中天:把寺庙所在的大气象彰显出来,原意乃是指高旻寺的天中塔。
纵观全联,虽为寺庙撰写,但气象阔大。用典自然,彰显历史的纵深感。空间上则借声传播,由点及面,由近及远,以动写静,立足寺庙所在,扬州之美,令人回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