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扬州生扬州长,活了那么多年。瘦西湖平山堂更是逛了又逛,像自家后花园似的。到瘦西湖看风景,看“两岸花柳全依水”的秀美风光。到平山堂登高,看看“远山来与此堂平”的人文故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平山堂,有更多更深厚的人文。这些人文,不仅有绝美的传说,人文的掌故,过往的故事,还有人与动物与自然的相融相谐,还有碑刻,御碑!
平山堂缘起
平山堂的碑刻,真的不少!最被人称道的,是西苑的两个御碑亭。以“天下第五泉”为中心,左右各有一座。走进西苑最先看到的碑亭里,有三块诗碑,作者都是乾隆。乾隆爱写诗,众所周知。他一个人一辈子的作品,超过了《全唐诗》的总和。多必烂,好诗不多。平山堂乾隆御碑亭的重点,源于三首诗写于不同时期。乾隆六次下江南,诗碑记录了前三次。他南行的频率很密集,因为三首诗只隔了短短十一年。三首诗都与平山堂相关。
乾隆御制诗很多,各地几乎都有。这三首诗被着重介绍,因为字体的变化。导游喜欢说,左中右各自代表了乾隆的青年、中年和老年。字体由锋芒毕露逐渐改变为圆融历练。其实,十来年的时间,不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个性。所以改变,大概率是成熟和满足吧。
三首七律诗,夸的是平山堂美景。他好像很喜欢欧阳修与欧阳祠,三首诗都提到这个建筑。第五泉左边,是康熙御碑亭。这个碑亭里只有一首诗。这首诗不是为了扬州,而是为灵隐寺所写。碑文是:
六一词宗雕刻
“灵山含秀色,鹫岭起嵯峨。梵宇盘空出,香云绕地多。开襟对层碧,下马抚烟萝。羽卫闲来往,非同问法过。灵隐”。石刻上方正中阴刻一枚正方形“康熙御笔之宝”。灵山、鹫岭,都是佛的圣地。从诗的角度来看,康熙写得比乾隆好。
这爷孙俩的御碑亭,是平山堂里石刻的最高档次。从西苑转到另一边的鉴真纪念堂。这是一组仿唐建筑。这里最著名的碑刻是“鉴真大和尚纪念碑”。这块横式卧碑,是建筑设计专家梁思成设计。石碑周围有突出的边框,中间的文字用阴文镌刻。底座的花饰采用莲花座形式,莲花座上用卷叶草为主题。卷叶草是大唐独有的植物。正面“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几个字为郭沫若题写,背面刻了赵朴初在纪念堂奠基典礼上写的文章。这块碑有“三绝碑”的美誉。石碑左右两边,各有梁思成和赵朴初的雕像。
鉴真纪念堂前有一块石碑,刻有赵朴初亲笔书写的对联“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同样的八个字石刻还出现在大雄宝殿前的西墙壁上。这八个字虽不说特别熟悉,却也是看了不止一次。没想到这次疫情,因为日本人的捐赠,这八个字居然大火特火了一把。一千多年前,这句话是日本人伸出来的橄榄枝。因为这个,我国的高僧大和尚鉴真,历经风波险阻,失败五次后,在六十多岁高龄,双目失明到达日本,送去我们国家先进的文化。不一样的国家,一样的天地。古人们的万物平等,令人敬佩。
乾隆御碑亭
大明寺还有一块清代道光皇帝御赐的大卧碑:“印心石屋”。印心石屋四个字为楷书,笔力遒劲。石刻上还有道光乙未秋月、御笔、太子少保兵部尚书两江总督臣陶澍谨领恭摹等字样,石刻正上方有道光之宝的御玺篆章,周围装饰二龙戏珠纹。全国有“印心石屋”石刻好多块,一样规格样式。石刻主人陶澍,是道光年间湖南安化人。年轻时就读于岳麓书院,后官至两江总督。道光乙未年,道光皇帝召见陶澍,言谈中陶澍说起幼时随父亲读书在印心石旁,道光便亲书了印心石屋四字赐他。陶澍深以为荣,在多处山川胜地摹刻。大明寺有幸得到一块。也说明了大明寺在清代的地位。
随便走走转转,便看到大明寺这么多的石刻。假如不是这次疫情引出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根本不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