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的扬州市民周兵退休两年来,每天早晨都会准时从位于扬州古城区东关街附近的家里出发,骑行10分钟,来到瘦西湖畔的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沿着绿树掩映的健身步道走一走。
“这个地方是个‘天然大氧吧’,空气非常清新,适合锻炼。我过来散步,每天都能看到好多人。”周兵说。
这里,原来是收取门票的宋夹城考古遗址公园。年4月被改造成了体育休闲公园后,免费对外开放。现在,扬州每天约有人到这里锻炼,最多时一天能高达2万人。
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建成开放之后这五年,扬州持续推动了大规模绿色公共空间——城市公园的建设。与之前明清盐商富贾热衷于建造精致的私家园林不同,这一次,由政府主导推动建造的均是对民众免费开放的真正意义上的公园。
截至目前,扬州全市共建设多个公园,其中,主城区共有大大小小的公园多个。扬州公园之密集,已几乎达到“10分钟可达”的程度——无论是居民走路、骑行还是开车,约10分钟的时间,都可以抵达附近一座公园。
这一大力度的公园建设一度引发热议。土地金贵得不得了,还花那么多钱来建公园,值不值得?建这么多公园,不如招引一两个大项目来得实在,这是不是在搞形象工程?……此类议论至今仍有余音。
“公园城市”一词最早出现在年2月。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视察,要求天府新区“一定要规划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并明确提出,“一个城市的预期就是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公园,老百姓走出来就像是在自己家里的花园一样”。
在外人看来不经意的五年间,扬州建设的大大小小的公园形成了一个体系,让这座城市悄然发生了蜕变。
市民们感受到,身边多了一些休闲健身的好去处,锻炼、寒暄、交友,新的公共空间也在重新修复着日渐被“钢铁水泥森林”所侵蚀的街坊邻居间的人际互动和温情。学者们认为,这么多公园在扮靓扬州这座精致城市的同时,也强化了这座城市特有的园林气质,为其在未来城市间竞争中增添了特有的砝码。
扬州大学建工学院副院长、扬州市规划局原总规划师刘雨平说,公园城市建设其实是一个大的城市规划理念革新,难免会有不同的声音,但只要符合城市发展大局,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得到大多数人赞同,就要有做事的定力。“再过若干年,才能看出一个正确规划的作用,到时候让后来人评价,可能会更为公允”。
明月湖公园
一场拆迁信访引发的冷思考
拥有多年历史的名城扬州,是自带诗意的——“烟花三月下扬州”是诗仙李白的名句,“春风十里扬州路”是才子杜牧笔下的佳篇。
扬州因水而兴,长江、大运河交汇的独特区位成就了其南北货物集散的枢纽地位,四方富商大贾鳞集麇至,催生出盛世造园的繁华景象,而古扬州的魅力也藏在深宅大院的私家园林中。近几年,当地兴起“公园革命”,让这座城市以“公园城市”的探索实践重回公众视野。
作为扬州公园的开篇之作,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于今年4月19日迎来开放5周年。
回顾扬州公园体系的发端以及官方决策过程,并非“一拍脑袋”的即兴之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用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的话来说,“一开始没想那么多,就是坚持问题导向,从‘民怨’中看到‘民愿’”
。
这要从该市一起“老体育场”拆迁引发的信访事件谈起。
年底,“老体育场”(扬州市体育中心体育场)动议拆迁。消息出来后,民间的意见很大,批评声不绝于耳。这让城市主政者一度很困惑:这座老体育场,投入使用了近30年,明明已经没有多少使用价值了,为啥大家还这么在乎它的存废呢?更何况,老体育场位于老城区,一旦有运动会、演唱会、展销会,不仅会造成周边交通拥堵,噪音也很扰民。
后来,市领导通过走访、接访,逐渐弄明白了,老百姓担心的并不是拆掉了体育场,而是担心体育场一旦被拆后,自家门口就没有了可用来散步和锻炼的公共场地了。
“他们要的不是体育场的看台,而是那几百米的跑道,以及中间的草坪、空地。换句话说,老百姓看重的,是城市的公共活动空间。”谢正义说。
经过深入调研,扬州市委、市政府决定,拆除老体育场后,将不远处的宋夹城考古遗址公园叠加体育休闲功能,对全体市民免费开放。
宋夹城考古遗址公园是位于瘦西湖畔的黄金地块,原本打算用于商业开发。扬州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对澎湃新闻说,这块地,前期拆迁已投入10多亿元,居然要拿来做公园,且后期还要投入近3亿元,市委市政府的这一决策,让他们一度“很不理解”。
澎湃新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