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朝大诗人李白笔下的扬州,自古以来,是人们心仪向往的地方。今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把我们都捆在了家里,三月能否下扬州,还是未知。宅家月余,翻看去年游扬州瘦西湖的照片,搜索“瘦西湖”名字的渊源,原来“瘦”字背后还有个耐人寻味的传说。图为瘦西湖大门
瘦西湖,在江苏省扬州市城西北郊,维扬区大虹桥路28号,总面积亩,水上面积亩,游览区面积亩。瘦西湖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4大景点,五亭桥、二十四桥、荷花池、钓鱼台、白塔等,使它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图为白塔
瘦西湖,由来已久,有悠久的历史,它是由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城濠相连形成的带状景观,并始终与大运河保持着水源相通。解放后,又历经数次大的开挖、恢复、复建才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桥,岛,堤,岸,层次分明,曲折多变,“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意境。图为游客
“天下西湖三十六,独一无二瘦西湖。”一个“瘦”字,彰显了扬州这湖自己的特色。那么“瘦西湖”是怎么来的呢?经查阅资料,咨询当地人,主要有三种说法。其一,源于扬州清初词人吴绮《扬州鼓吹词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大意是说因为其水道弯曲狭长,并地处扬州城的西北,故称为"瘦西湖"。图为郁金香花展
其二,与清朝钱塘(杭州)诗人汪沆的诗有关。乾隆元年(公元年),汪沆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在诗人眼中,扬州和杭州一样,市井繁荣,景色美丽,并通过与杭州西湖的对比,认为瘦西湖之名确实形象而贴切。看这肩背儿童的游客,你会想到什么呢?
其三,一个耐人寻味的传说。当地老乡说,瘦西湖的名字与盐商和书生有关。相传,当地盐商中有三大富豪。老大,喜欢以长兄自居;老二,见风使舵;老三,自以为是。一天,他们又一块在湖中豪饮,酒至兴处,老大环顾四周如画的景色,感慨地说:“我们这湖,也不必杭州西湖差,叫个保障湖,多没有意思,我们三个今天给它取个名吧。”图为来自湖北的游客
老大说:“我们不必杭州西湖差,也叫西湖吧?两位老弟意下如何?”老二听了,连说:“妙!妙!”老三不以为然地说说:“咱们都去过杭州西湖,人家多大,咱们不如叫小西湖吧?”老大一听老三不同意自己的意见,心里不爽,嘴上却说:“西湖可以,小字有点寒碜,我们还是再想想,把小字换个合适的字咋样?”一阵沉默后,“长西湖”、“金西湖”、“银西湖”等等,没有一个中意的。图为瘦西湖一隅
恰巧,邻座有位书生,一直在听他们争论,只是笑而不语。老大说:“那个看着我们笑的是个读书人,我们何不请他来起一个名字。”书生听到相邀,脱口说到:“三位的议论我都听到了,我看扬州这个湖可以和杭州西湖相媲美,但清瘦过之,称‘瘦西湖’可也。”“瘦西湖”三字一出,三个盐商就佩服得五体投地,再三邀请这个书生入座饮酒,可是,那个书生却飘然而去。从此,“瘦西湖”的名声就传开了。”图为拍照的游客
瘦西湖名扬天下后,引来许多文人墨客一睹芳容,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和佳话。唐代诗人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清朝诗人刘涛的《扬州竹枝词》:“二分明月一声箫,半属扬州廿四桥。别有风情忘不得,载花载酒木栏桡。”还有现代诗人叶千华的《读月楼诗存》等。
郁达夫在游览瘦西湖时,为它的景色折服,挥笔写到:“瘦西湖的好处,全在水树交映,与游程的曲折。秋柳影下有红蓼青萍,散浮在水面,扁舟擦过,还听得见水鸟的鸣声,似在暗泣。”待到柳绿疫情尽,烟花三月下扬州。期待今年的三月,再下扬州,重温“瘦”字背后还有个耐人寻味的传说。你去吗?《海鹰视线VV》图为均为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