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扬子晚报网9月22日讯(通讯员郁果心悦小月记者陈咏)20日,纪实游记《伊犁日志》学术研讨会在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举行,研讨会由扬州大学党委统战部、扬州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办,扬州大学文学院承办,扬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扬州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运河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协办。参会人员扬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局局长徐永泰表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固本强基作用,发挥文化环境的隐性润育作用,发挥网络育人的最大增量作用。希望扬州大学充分发挥扬州高校“领头羊”作用,做出更多有影响的成果。希望在座专家学者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上多做研究,多出经验,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扬州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提供政策咨询和智力支持。该书作者扬州大学党委委员、统战部部长华清君致辞说,扬州大学是一座综合性大学,学校致力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将以此次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班子成员和学术力量优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落到实处。研讨会上,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学者提出,文学是对精神世界的探求,是一种共情艺术。《伊犁日志》是时空维度的穿越之旅,情怀趋势下的率性之作,是又一部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来反映扬州援疆成果的优秀作品。《伊犁日志》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扬州精神交汇融合的浪漫长卷,是呼唤正能量、提振人们精神力的动人乐章。作品把伊犁和扬州这两个城市通过古代的刘细君公主和现代的援疆人构思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把当代人的精神追求与古代人的精神世界巧妙地连接在一起。是一次跨民族调研、跨历史体验和跨文体写作的初步尝试,也是作者为创作《刘细君传》做的资料准备和写作日记。活动现场,《伊犁日志》作者朱崇生剖析了创作历程,再次对书本内容作出梳理和诠释,介绍了创作初心,讲述了创作感言。扬州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副会长、秘书长薛元金代表举办方感谢专家教授的参与和支持,表示要把《伊犁日志》推介好、宣传好,期盼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校对徐珩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