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文/图
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园林造园的理念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意蕴。扬州园林则是中国园林的经典代表。从古至今,扬州园林以其兼具南北园林特色的上佳风貌,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丹青高手流连其间、书之画之,为今人留下了一幅幅园林佳作,如王云的《休园图》、袁江的《东园胜概图》等。
我是地道的扬州人,对扬州的园林非常熟悉,而园林对景水墨写生创作也一直是我从事绘画创作以来着力最多、用功最勤、兴趣最浓所在。记得年,在中央美院李铁生教授带领下,我随李教授前往苏州参加了一次《南北对话苏州园林》的对景水墨写生活动。在李教授的指导下,我对园林写生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画出了一批有别以往风格的作品,展出时,收获好评颇多。其实园林对景水墨写生创作一直是许多山水画家的研究课题,画家通过对景水墨写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实地观察,以获取最直观的感悟。在苏州园林写生时可能是因为陌生的缘故,所以坐下来就能比较兴奋地投入到写生创作中,但是面对太熟悉的扬州园林,对景水墨写生于我反而不是一件不容易入手的事情了。因为扬州园林太熟悉、太秀美、太精致了,太秀美了容易画甜、画媚;太精致了,又容易画得面面俱到……总之,要以纯水墨画出扬州园林之秀之雅之韵之魂,不好好深入其中,认真琢磨思考,是画不好的。前几年,中央美院中国画系主任韩国瑧教授来瘦西湖游览后,对我感慨道:“扬州园林、扬州瘦西湖这么好,把这里写生完成了就足够了,你还外出写生干嘛呀!”韩教授固然是由衷之言,但我知道,这也是因为一个人一旦对一个事物太熟悉了,当他想要表达展现时,往往不如对相对陌生者的兴趣来得更浓厚。
不过,韩教授的话还是让我印象深刻。是的,扬州园林就是一幅幅天然的画卷,美不胜收,作为扬州的画家又何必舍近求远呢?也因此,今年夏天,尽管天气炎热,但我还是和来自北京的两位画家一起冒着酷暑在瘦西湖、何园、个园写生了十余天。在这次的写生创作活动中,我的感悟是:不要看见景色就匆匆下笔去画,这里最重要的环节是要先读懂扬州园林的形成的过程和造园的立意,但我们在创作时又不能完全复制古人建园的全部用心立意,而应再次基础上根据自己对园林语言的解读和写生现场景色给我们带来的瞬间灵感进行高度概括、归纳、取舍后再呈现在画面上。写生其实也是创作的过程,从这个角度去看,写生的意义在于直接把现实生活转换为艺术意象、形式语言与空间组合,这需要画家具备对现场的敏锐反应、即兴的把握、视觉创造的智慧,所以说,对景写生是画家的综合艺术素质的展现,而不是平时创作时笔墨技法的重复。
这次扬州园林写生活动,特别是在瘦西湖景区写生时,毫不夸张地说:我是怀着朝拜的心情踏踏实实地对写生的每一处景色进行认真地观察、细致地解读,以自己的心灵与自然去对话的。当“眼中竹”成为“胸中竹”时,我才将之化为了“手中竹”。具体说,就是在构图时,先强化某一处比较闪光的特别精致物象作为重点、清楚点去进行深入细致地刻画,其余的景色根据画面需要进行虚实对比和虚实转换。这样的写生稿会比较生动、层次丰富、园林的意味更浓厚。我已做好准备花几年的时间深入研究扬州园林对景水墨写生创作。在此,欢迎有志扬州园林写生的画友们来扬州一起写生、创作、交流。让我们以水墨丹青的形式将扬州园林之美呈现给世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