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药物杀虫剂,统统扔进红桶里;菜叶内脏丢绿桶,外加残羹瓜果皮……你看,这就是我们的垃圾分类歌,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分别包括哪些,一看就晓得。”昨天,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梅岭街道锦旺社区党委书记戴素丽指着锦旺苑小区一处墙上的绿色牌子说,“这是我们最早探索垃圾分类的宣传工具。现在,扬州垃圾‘四分法’在这里初步形成,锦旺社区已经是垃圾分类省级示范社区了。”
“在景区,垃圾分类宣传已经深入学校、社区、单位,打通了垃圾分类投放的‘最初一公里’;多点推行垃圾‘四分法’,专人专车、定时定点、强化转运暂存配套,打通了垃圾处置前的‘最后一公里’。”景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戴光辉说。
垃圾“四分法”锦旺苑小区启动最早、效果最好
“在锦旺苑小区,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可智能化处理可回收垃圾,准确投放后,奖励手机到账;14个垃圾集中收集点负责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收集;小区重要出入口单独配备有害垃圾回收箱。”戴素丽自豪地说,“扬州垃圾‘四分法’(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在这里初步形成。”
“在景区,锦旺苑小区的垃圾四分类工作启动最早,效果最好,启示也最多。”景区环卫办主任吴祖亮说,比如小区里“站台垃圾投放点”改成围挡式,更接地气;可回收垃圾改成智能化收集,更便捷高效;将垃圾分类箱按需摆放在小区的各个位置,更利于居民分类投放。
戴素丽告诉记者,近年来社区通过不同方式开展宣传,垃圾分类在居民中的知晓率是%,投放率也是%,争取未来把准确投放率也提高到%。
如今,景区内已经不止锦旺社区在推行垃圾“四分法”。“全区内多点推行垃圾四分法。景区环卫部门也对餐厨垃圾进行专门收运,这也是为垃圾分类真正的分开、未来的推广探索经验和办法。同时为垃圾分类实现最后的垃圾减量做好准备。”
进社区学校单位
打通垃圾分类投放“最初一公里”
“谁知道什么是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到底怎么分?”“哪位同学家中已经垃圾分类了?”11日下午,梅岭小学花都汇校区四年级(3)班举行了一堂8分钟的短暂班课——垃圾分类,一双双小手随着老师的提问高高举起:“我家厨房有个垃圾桶放做饭做菜剩下的垃圾,客厅有个垃圾桶放瓶子、废纸等垃圾……”班主任黄鹂告诉记者,学校举办过很多关于垃圾分类的活动,从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开始,让学生们回家“小手拉大手”。
在学校的两个出入口,记者看到了有害垃圾回收箱,而教学楼的每一层都有“不可回收、其他垃圾”两分桶,每间教室也都备有分类垃圾桶。打开垃圾桶,能看到学生们准确投放的垃圾。
“垃圾分类需要多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戴光辉介绍说,景区专门成立了区和乡镇、街道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景区垃圾分类工作方案》,每月召开专题会议,通报工作进度情况、商讨问题解决方案。针对“老年人分不清、中年人不想分、青年人懒得分”的现象,开展“开学头一课”“入住头一天”“管理头一站”“上门头一次”活动,广泛宣传垃圾分类。
“年景区安排经费0多万元,用于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技术引进等。”戴光辉说,同时,景区还专门成立了志愿者队伍33支,志愿者达到人,覆盖全区24个村和社区,垃圾分类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真正打通了垃圾分类“最初一公里”。
运输、转运、暂存
打通垃圾处置前的“最后一公里”
在景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大门口,摆放着一台标有编码的有害垃圾回收箱。往里走不多远,“不可回收、其他垃圾”两分桶安装在道路两侧。在院内车辆停放区域,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包圆了单位里的所有可回收垃圾。“目前,景区内所有的机关、单位,已经全部实现了垃圾四分类。”景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政委夏宇说。
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发现,“源头多分类、收运一锅端”是居民的主要吐槽点。“环环相扣,一抓到底,不能因为一个环节导致分类工作前功尽弃。”夏宇介绍,年,景区环卫新投入35辆分类收集车,通过分类编号、定位,每辆垃圾车都有了自己的“户口”,同时,景区内的有害垃圾回收箱也有自己的身份信息。
编号、定位,就是为了保障垃圾分类中端运输。“垃圾分类实行‘两专两定’——专人专车,定时定点。”夏宇说,在垃圾精细分检、硬件配套转运暂存上打通垃圾处置前的“最后一公里”。
“未来,景区要打造一座全省一流的环卫综合体——一园三站三中心,包含垃圾分类教育园、环卫车辆冲洗站、有害垃圾暂存站、环卫工人爱心驿站、生活垃圾转运中心、绿化垃圾处理中心、大件垃圾破碎中心。”戴光辉告诉记者,“景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将紧扣扬州垃圾分类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年垃圾分类和治理知晓率、参与率、覆盖率、单位达到率、公共区域达到率统统达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