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网讯(通讯员洪晓程侍琴记者姜涛)扬州瘦西湖熙春台在复建33年后,将迎来首次屋面大修!
7月8日,记者在市档案馆和市城建档案馆找到当年恢复建设瘦西湖熙春台景区的批复报告。报告显示,年1月11日,市计划委员会报告称“同意在瘦西湖西段,念四河两侧恢复建设熙春台景区(即二十四桥),并利用从三元路东段拓宽中搬迁的三组古建筑材料进行改建。”其中,建筑面积为平方米,工程造价为55万元。
“众人熙熙,如登春台”
清朝盐商汪氏花费数年修建
熙春台位于瘦西湖畔,扬州廿四桥景区景点之一。据《扬州平山堂图志》载,原为扬州盐商之冠安徽歙县汪廷璋于清乾隆二十二年到三十年之间(—)所建,是乾隆皇帝的扬州行宫之一,又名“五云多处”。
熙春台之得名,据说和扬州盐商为乾隆祝寿有关。“熙春”一词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意为众人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
《扬州画舫录》描写道:“春台祝寿在莲花桥南岸,汪氏所建。由法海桥内河出口,筑扇面厅,前檐如唇,后檐如齿,两旁如八字。其中虚棂,如折叠聚头扇。厅内屏风窗牅,又各自成其扇面。最佳者,夜间燃灯厅上,掩映水中,如一碗扇面灯。”接着又说:“熙春台在新河曲处,与莲花桥相对,白石为砌,围以石栏,中为露台……一片金碧,照耀水中,如昆仑山五色云气,变成五色流水,令人目迷神恍,应接不暇。”真可谓美轮美奂。
利用原三元路拆迁老材料
不囿于历史原貌,更大气合理
著名古建专家、意匠轩董事长梁宝富认为:如今的熙春台虽是复建,但在重现历史景观方面,做得相当成功,跟《扬州画舫录》中所绘图画样式如出一辙,且不囿于历史的原貌,而是有所改造,使景色焕然一新。它仿造的是皇家官式建筑,其尺度效果更为大气,空间比例也更为合理。复建过程中,通过对原三元路拆迁留下的老材料的重新利用,也达到了一种保护效果。
据了解,《平山堂图志》描写当年的熙春台:“台高数丈,飞甍丹槛,上出云表,台下琢白石为栏,列置湖石,执诸卉果”,气势异常雄伟。旧时的熙春台是三层楼阁:第一层有三字匾额挂在正门上,第二层悬挂的是“小李将军画本”六字匾额,第三层不详。现在重建的熙春台,与历史上基本相符,只是把“小李将军画本”移到了对岸。
梁宝富告诉记者:有清一代,熙春台盛极一时,文人墨客到此每每流连忘返,留下了不少名图佳篇。两淮转运使卢雅雨诗中就有:“雕栏曲曲生香雾,嫩柳纷纷拂画船,二十景中谁最胜,熙春台上月初回。”乾隆四十八年(),《浮生六记》作者沈三白游瘦西湖记云:“过桥见三层楼阁,画栋飞檐,五彩绚烂,叠以太湖石,围以白栏杆,名曰‘五云多处’,如作文中之大结构也。”乾隆中期,巡盐御史伊龄阿奉旨在扬设局审定戏剧,终年演出不止,更以熙春台最盛,观者往来如云。乾隆八十寿辰进京祝寿演出的四大徽班中,就有“春台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