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瘦西湖 >> 瘦西湖优势 >> 正文 >> 正文

200余年瘦西湖长堤春柳的三次繁盛绿

来源:瘦西湖 时间:2023/6/9

朱广盛

虽然扬城处处有柳,但扬州赏柳的最佳去处还数瘦西湖。

“长堤垂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入迷。”步入瘦西湖风景区南大门,首景即为“长堤春柳”。信步湖堤之上,前后是柳,左右是柳,头顶是柳,水面是柳。近处柳丝拂拂,楚楚下垂;远处如霭如烟,若明若暗。堤长一里有余,遍植柳树,间以桃花。每值烟花三月,柳丝婀娜起舞,桃花妩媚欲语。沿堤向北行,左观山色,右览水光,山清水秀,柳绿桃红,令人心旷神怡。

(长堤春柳(选自《江南盛景图》)

作为清代北郊二十四景之一的“长堤春柳”,已经有了多年的历史。期间经受无数次兴废,如今回到人民的手中,风景更加美丽。梳理余年间盛衰兴替,可见其三次繁盛轨迹。

第一次繁盛:乾隆年间盐商别墅

“长堤春柳”景观是乾隆南巡的产物。第三次南巡后,徽商大兴园林,争奇斗艳,建成西园曲水、长堤春柳、白塔晴云等20个景点。“长堤春柳”应该是乾隆第三次南巡之后兴建,第四次南巡之前竣工,时间当在-年之间。

《扬州画舫录》卷十三:“长堤春柳”在虹桥西岸,为吴氏别墅,大门与冶春诗社相对。“长堤春柳”系盐商、候选同知黄为蒲别业。有人说是黄为蒲、黄为荃兄弟共同修建,其实应该是黄为蒲修建了长堤春柳,黄为荃修筑了桃花坞。两个景点相邻,合二为一也不能算错。

关于长堤春柳的第一任主人黄为蒲,介绍的资料寥寥。黄为蒲、黄为荃兄弟是徽商黄履昂的儿子。黄为蒲的“同知”、黄为荃的“通判”,可能是朝廷赏赐的虚衔或捐纳之衔。《扬州画舫录》有黄氏兄弟的记载:“黄氏本徽州歙县潭渡人,寓居扬州,兄弟四人,以盐筴起家,俗有‘四元宝’之称。”黄氏“四元宝”在扬州业盐经商的时候,正赶上乾隆南巡。于是不遗余力,竞相造园,以此来争取得到皇帝的青睐。黄履暹建有“四桥烟雨”,乾隆皇帝游览后赐名为“趣园”。黄履晟家有“易园”,黄履昂家有“别园”,黄履昂的两个儿子分别修建了长堤春柳和桃花坞。黄家修建园林之多,在扬州无可匹敌,可见其实力雄厚。

(《长堤春柳》篆刻马千里)

乾隆四十年(),长堤春柳别业转归盐商、候选知府吴尊德所有。乾隆四十四年(),吴尊德予以重修,修葺规划出自白描画家周叔球之手。四十八年()再修。

“长堤春柳”别业的第二任主人吴尊德也是歙县徽商。清代扬州的典当、盐业,徽商几乎处于垄断地位,吴尊德兄弟就开了10家当铺,人称“吴老典”。公元年,吴尊德急需物色一名能干的经理,20岁的鲍志道凭借一碗馄饨成功过关,后来从吴家分出来单飞,成为一代总商。吴尊德堪称大盐商鲍志道的引路人。

关于“长堤春柳”的空间距离,有全程说和局部说之分,并无定论。朱江《扬州园林品赏录》持全程之说:旧日之“长堤春柳”,始于大虹桥,逶迤至司徒庙。沿途有五景(长堤春柳、桃花坞、春台祝寿、篠园花瑞、蜀冈朝旭),为清初盐商黄为蒲所筑。

《广陵名胜全图》记载说:长堤春柳(一景),由虹桥而北,(其地)沙岸如绳。遥看拂天高柳,列若排衙。弱絮飞时,娇莺恰恰,尤足供人清听。按,旧称(由)广陵城北至平山堂(下),有十里荷香之胜,景物不减(杭州)西冷。

《平山堂图志》记载比较详细,是局部说的代表:

(斯堤)西接虹桥,为跨虹阁。阁后北折,东向为屋连楹,十有四(间)。屋尽处,穿竹径,迤北是为长堤。沿堤高柳,绵亘百余步。(南)为“浓阴草堂”,堂左由长廊至“浮春槛”。廊外遍植桃花与绿阴相间,槛左兀起(者)为“晓烟亭”。亭左为“曙光楼”(因其所构面东故也)。楼左由曲廊穿小屋,行(于)丛筱之)中。曲折以(北),至于韩园。

《平山堂图志》综合介绍了黄为蒲、黄为荃兄弟建造的长堤春柳和桃花坞,将两处景观视为一个整体。

臧谷(-)

到了清代末年,冶春后社诗人臧谷有诗吟道:“长堤春柳柳风斜,吹面风来扑柳花;脱略形骸真可笑,又招狂客过君家。“可见,长堤之游仍在,风景虽经咸丰战火,但仍是诗人笔下的念想。或作临水观赏,清可濯足;或作登山之游,高可舒啸。

第二次繁盛:修建徐园补筑“长堤春柳”

“长堤春柳”的二次繁盛,已经到了民国,这跟一代枭雄徐宝山有关。

嘉庆道光以后,堤道逐渐荒废,至咸丰同治年间,高柳不存,建筑毁圯。王振世《扬州览胜录》说,扬州的湖上园林“废为丘墟,四方贤士大夫来游邗上者,每以不见斯园为憾”。晚清诗人汪又泰有一首竹枝词记述说:“天宁门外水周遭,河浅泥淤浚半篙。闻说当年风景好,一株杨柳一株桃。”当年“一株杨柳一株桃”的美景只是“闻说”了。

民国四年(年),瘦西湖建徐园,本为祭祀徐宝山。为了完善周围景观,补筑“长堤春柳”一段,恢复旧观。起于虹桥,止于徐园,长约1公里,宽约3.3米。沿堤追种杨柳,间以桃花。每到春天,一红一绿,齐齐整整,绵延不绝,蔚为壮观。

(年的长堤春柳)

“长堤春柳”景观的恢复与徐宝山的夫人孙阆仙有关。她是个善良的女子,徐宝山死后,她将手中的古玩、细软等值钱之物变卖,修筑了瘦西湖徐园门前的长堤春柳和瓜洲三十里驳岸。园里的《徐园碑记》叙述了建园的全过程,最精彩的就是“孙阆仙慨叹易簪珥”。

年复建“长堤春柳”时,于其中途修建了“过街亭”,就是今天长堤春柳亭的前身。扬州名流陈重庆撰有联云:“飞絮一溪烟,凤艒南巡他日梦;新亭千古意,蝉嫣西蜀子云亭。

《扬州揽胜录》对此有记载:“民国四年,邑人建湖上徐园,补筑长堤春柳一段,以复旧观……沿堤遍种杨柳间以桃花,堤之中心建小亭一,额曰“长堤春柳”。

长堤春柳景观恢复以后,每届烟花三月,堤上“香车宝马”,与湖中“大小画舫”,往来于桃丛柳阴及青山绿水之中,如入天然图画,洵为湖山胜地也。

可惜好景不长,民国十年(年),湖水大张,桃花淹死殆尽,顿生荒凉景象。民国十三年至十六年间,扬州人叶秀峰于“长堤春柳”西侧土阜上建“叶林”,占地数十亩,植树千株,成为瘦西湖上的一座植物园。

上世纪70年代,旅台扬州人周秋如先生曾写过一本《忆扬州》,回忆了民国年间瘦西湖:大虹桥西便是“长堤春柳”了。堤上有歇脚亭,亭东面湖,时有人箕踞其上,俯临垂钓。此处湖面最宽,向北有丘屿,为“荷浦熏风”之胜景,至今仍在。此景几经历史碾压,又数次被修复,靠的是扬州人珍视美景的心情。

第三次繁盛:瘦西湖入园第一景

长堤春柳景观真正焕发青春,还是在回到人民的手中之后。

年10月29日,苏北人民行政公署接管徐园、叶园、阮家坟以及半个小金山,成立苏北扬州园林管理所。长堤春柳也划归市园林局经营,历年补种桃柳,几经周折,终于成荫,稍复旧观。

(50年代长堤春柳)

年,开始铺设长堤春柳路面,栽植柳树。同年,经扬州市政府批准同意,叶林与阮家坟合并整修,更名为“劳动公园”。劳动公园初建时期并无院墙,只有一个竹篱笆的大门。劳动公园是扬州解放后建设的第一个公园,仅仅卖了一天的门票(开业用券),价格为3分钱,后来都是免票进入。

(扬州首张公园门票)

年,为迎接建国后第一个大型外国代表团到访,将扬州府学文庙大成殿移到劳动公园,改建为友谊厅和友谊亭,大成殿的飞檐斗拱、椽梁廊柱、台基、筒瓦、瓦当、花槅和雕琢有精美纹饰的石构件都被原样用在了这两座建筑上。红房子叫“劳动大厅”,后来改名为“友谊厅”,匾额由著名书法家启功题写。

(五十年代长堤春柳)

年,原为砖柱的长堤春柳亭被拆除,并在其东侧改建了半岸半水、带美人靠的木构件方亭。年春,又征用长堤春柳西侧的农田植树造林。

年7月1日,扬州园林管理所按照扬州市人民政府的批示精神,整合“长堤春柳”、“劳动公园”(叶园)、“徐园”和“小金山”,成立“瘦西湖公园”,并在虹桥西岸北侧,新建竹木结构瘦西湖公园门厅、花廊,同时翻建、拓宽长堤香柳路面。自此,“瘦西湖”正式定名,售票正式对外开放。当年瘦西湖公园门票价格为5分钱。

(瘦西湖竹木结构南门)

年10月,瘦西湖公园的竹木结构门厅腐朽,无法维修,于是在其东侧改建成由门厅、票房,走廊、水亭组合而成的瘦西湖公园南大门。“长堤春柳”成为瘦西湖景区进门第一景观。

(瘦西湖南门)

年初夏,长堤春柳亭倒塌,遂改用混凝土工艺修复,并在亭子南侧设置码头。年,补植长堤春柳植物。5年11月,改用石材铺装长堤春柳路面,并对长堤区域进行绿化改造。

长堤春柳作为瘦西湖主人口,以桃柳间栽的形式.充分再现扬州“绿杨城郭”的城市景观特色,成为瘦西湖文化景观的渲染之篇。漫步“长堤春柳”,路侧一株杨柳一株桃,烟花三月,繁花如锦,春秋佳日,高柳拂水,浓荫如盖。堤道西侧山坡上下,古木连云,四季名花,次第开放,人行堤道,左顾右盼,应接不暇。长堤春柳亭,不在二分之一处,而在三分之一处,恰是在黄金分割律启示下选择的亭址。亭影、桥影、柳影、舟影,加上天光云影,应和着远远近近的歌乐声,造就出一幅精美无比的瘦西湖风景图。园林专家陈从周曾写到:“在瘦西湖的香日,我最爱长堤春柳一带,在夏雨笼晴的时分,我又喜看四桥烟雨。”(《瘦西湖漫谈》)

#瘦西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