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瘦西湖 >> 瘦西湖优势 >> 正文 >> 正文

瘦西湖人物小志系列之七阮元

来源:瘦西湖 时间:2023/5/19
中科白癜风公益惠民活动 http://nb.ifeng.com/a/20190521/7468809_0.shtml

李丽

自古谈及文人,都爱说其归属之流派。对于清代扬州,家喻户晓的必是“扬州八怪”,但其实“扬州八怪”只能算是画派,是一批职业画家。真正被官宣的当属乾嘉学派中的“扬州学派”,其中有阮元、汪中、焦循、王念孙、刘文淇、李审言等名家,后世评论称他们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人的最高标格。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巨匠——阮元。

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扬州仪征人。出生世家,文武双全,考取功名后,历任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巡抚,两广、云贵总督,晚年拜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傅,因其经历被誉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可谓是“全能明星”。《清史稿》称他“历官所至,振兴文教”。嘉庆十年,阮元丁忧在籍,一边以文会友,组织编篆了《扬州府志》、《扬州图经》等文献;一边访古存旧,在甘泉山上发现了西汉第一代广陵王刘胥建造宫殿所用的石材,轰动当时的金石界。他还发现了南宋的古井栏,唐代史学家杜佑题名的八角石柱;组织修缮隋炀帝陵、隋文选楼、旌忠寺,修建曲江亭等。文治武功,数不胜数。

阮元一生戎马,漂泊官场,在很多地方留下足迹,例如杭州西湖的阮公墩、广州的学海堂书院、扬州北湖的万柳堂等,如今也都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有的还成了大家追捧的网红打卡点。接下来我们就细数一番他与瘦西湖、与扬州的“瓜葛”。史料有载:“道光十八年五月,阮元因老病请求致仕,获宣宗允准十月,返扬州定居与六舟居士游扬州瘦西湖”,就此之后常来常往,也留下诸多点睛之笔。

在瘦西湖徐园的主厅馆听鹂馆门前就有一副阮元书写的楹联:

江波蘸绿岸堪染,山色迎人秀可餐。

通过对山光水色的描写,将馆前的一方小天地引申为大境界。有人说原句该是“江波蘸岸绿堪染,山色迎人秀可餐”,上联的“蘸岸”与下联的“迎人”相对,“绿堪然”与“秀可餐”相对,却不知何故“绿”和“岸”的位置互换了,尽管如此还是写极了湖波之美,盛赞其澄鲜;写尽了山色之胜,极夸其秀丽。

此外,小金山的制高点风亭所挂匾额也是由阮元题写。“风亭”二字源自于亭前所挂的楹联:“风月无边,到此胸怀何似;亭台依旧,羡他烟水全收”。

上联写登高远望,顿觉“风月无边”,心胸豁然开朗。下联写鸟瞰全湖,欣感“烟水全收”,将瘦西湖的山光水色尽收眼底。所谓“山不在高,贵在层次。水不在宽,妙在曲折。”当年朱自清先生也评价风亭为“瘦西湖看水最好,看月也颇得宜”的地方。由此,不难看出,阮元当年题写“风亭”二字,既是对山顶所见景色之开阔的极致描述和认可,同时也表达了他豁达睿智,为人宽厚的胸怀与眼界。遥想当年阮元站在山顶,该是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感受是相似的吧。不因外界事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感到欢喜或悲伤,做官时就应该为百姓而担忧,远离朝廷时就应该为君王而焦虑。

在瘦西湖北区的碑廊里还镌刻着一首阮元的诗。《庚子暮春坐宗舫游万柳堂,复入江回真州看桃花同敬斋(阮克)慎斋(阮先)两弟并孔厚》:“春深何处古人情,十幅轻舟半雨晴。万树桃花万扬柳,南江春冶北湖清。兄弟相邀共放舟,湖中游过又芳洲。绝胜听雨小楼坐,不见一人闲待愁。”

清·阮元行书宋诗二首

这首诗是道光二十年暮春,阮元外出游历,见扬州的晚春景色丝毫不逊色于诗仙李白笔下“烟花三月“的绚烂,有感而发写下的。诗的内容是说:时至春日,雨水较多,难得遇上天空放晴的好天气,能看见江面上江帆点点的如画胜景。颇有“想带你去看晴空万里”的好心情和舒畅之感。目光所及处处桃花盛开,柳丝婀娜,风光秀丽,如诗如画,我与兄弟朋友们一路游春,远远胜过独自一人幽坐在小楼上听雨,读来颇具逸趣童心。但阮元的后人阮锡安老师说这首诗表面描写了阮元外出游春的快意无限,其实却暗喻了阮公虽年逾古稀,自感“归休筋力犹堪在,陶写桑榆尚可能”的伏枥雄心。

当然,阮元留给扬州的还有很多很多,老城区里的阮元家庙、阮元广场;讲述阮元为官清廉、躲避别人给他送礼的典故“竹林茶隐”;还有为救济灾民命人制作的公粮“阮公饼”等等。

现如今,虽然这位官场顶流,学术大咖早已经走进历史,但对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我们,依旧能在城市的角角落落里感受到这位完人留给扬州的诸多乡愁。

#瘦西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5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