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故事
瘦西湖是“好地方”扬州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不少外地游客认识扬州,就是从认识瘦西湖开始的。今天的收藏故事,我们要说一件珍藏于瘦西湖里的宝贝——清代黄花梨嵌青花瓷屏风,它又被称为瘦西湖的“镇园之宝”,可能很多本地市民都没看过。金晶瘦西湖讲述者:
一整套是两组,左右各摆了一组,然后它上面大大小小一共是64块瓷板,上面是长方形的瓷板,下面还有这种正方形的瓷板,上面的瓷板绘有的是秀美的江南山水图,下半部是博古图,中间是缠枝莲的纹饰。走进瘦西湖小金山棋室,厅堂两侧陈列有两组清代黄花梨嵌青花瓷屏风。这两组屏风由12片单扇上嵌64块青花瓷板组合而成,每6片为一组,每扇高厘米,宽56.7厘米。屏框皆为黄花梨木,上面雕有铜钱、蝙蝠的纹样,寓意福到眼前、世世幸福。金晶瘦西湖讲述者:
这个青花瓷屏风呢,当时就是扬州盐商请江西景德镇烧制的,烧制完了以后,进贡给皇帝的贡品,它一直就深藏在故宫当中,溥仪当时离开故宫的时候,带了很多的宝贝出宫,这个屏风也是当时的随行物品中的一件。“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溥仪出宫后颠沛流离,这套屏风因不方便携带和搬运,辗转到了民间。金晶瘦西湖讲述者:
在年的时候,当时的(扬州)文物商店在天津收购了这套屏风,我们当时扬州的市长钱辰芳先生,他就指示,这个非常珍贵,在瘦西湖里永久珍藏。中国瓷器享誉全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外销品之一。而青花瓷作为瓷器中的代表,早年在欧洲一度被认为是“神器”。金晶瘦西湖讲述者:
在年,有个画家叫乔凡尼贝尼尼,在他群神宴这个画当中,我们青花瓷是作为神器,说只有神才能使用这样的器皿,所以青花瓷在外国人眼中是疯狂的热爱的,只有皇室、非常高贵的人才能使用青花瓷。艺术长河中,青花瓷大多以盘、碗、壶、瓶等器皿的形态出现,像青花瓷屏风这种瓷板画类的大件作品并不多见,而像这样不残不缺保存完好的更是少之又少。金晶瘦西湖讲述者:
都说元青花比较牛,但是元青花都是器皿状的,这个虽然是清朝的,但是是平板的瓷板画的屏风,这种瓷板画到清朝的时候,它的技术才成熟。清乾隆一朝六十年,瓷器生产得到了空前繁荣,青花瓷的制造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当时,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庞大,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各种创新产品也应运而生。这组珍藏于瘦西湖小金山的黄花梨嵌青花瓷屏风,就是清乾隆年间的青花瓷集大成之作。金晶瘦西湖讲述者:
景德镇有个说法,叫“一方顶十圆”,就是方的瓷板比圆的器皿难烧制,因为烧制的时候特别容易变形,经过度的高温烧制之后,方瓷板特别容易变形,你看这大大小小64块,全是方瓷板。经过层层试炼,从万千青花瓷片中脱颖而出的64块瓷板,组成了我们眼前的青花瓷屏风。64块瓷板均光亮平正,胎土淘炼精细,洁白纯净。青花发色纯正,浓淡层次相间,色泽稳定沉着。竖式的12幅长方形瓷板,主纹为山水图,描绘了各不相同的山水人物。山光水色,人物舟楫,疏密相间,大自然的美丽风光被表现的淋漓尽致。金晶瘦西湖讲述者:
山水画在青花瓷中是非常难的,因为山水画非常考验画师的画工,它最能表现中国山水画的画意,而且它的层次分明。这组黄花梨嵌青花瓷屏风,以浓淡深浅的多种青花色调表现出分明的层次。丰富的色调,突破了传统平涂的单调,使青花色更加丰富多彩。金晶瘦西湖讲述者:
在清代出现了一种画法,叫分水画法,毛笔尖是不能接触到瓷板表面的,正是这种画法,才能把屏风的色彩,显示地这么深深浅浅,层次感非常强,很多游客来了之后都问,这个画面是不是凸出来的,有立体感非常强的效果。这12幅山水人物画中,人物力求形似,人虽小,但姿态神情各异。崇山峻岭之中再加以密而不多的点苔分布,山和水的交织,船与人的配合都恰到好处。12幅不同的山水人物图生机盎然,自然景色千变万化,令人神往。金晶瘦西湖讲述者:
这套青花瓷屏风,大家如果想看的话,可以提前预约,它属于我们瘦西湖的镇园之宝了,为了保护它,我们对外是限流的。这组黄花梨嵌青花瓷屏风保存完好,光彩如新,全国罕见,为研究屏风的品种和装饰艺术以及清代中叶瓷板画的青花绘画工艺,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没想到吧,就在家门口的瘦西湖里,竟然还藏有这样的稀世珍宝。电视机前的您如果也想近距离一睹它的风采,可以通过瘦西湖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