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踏江南,我一头醉倒在桂花香里。
(一)扬州
作为江南之行的第一站,扬州这个头开得有点差强人意。
酒店选在了火车站旁边,综合来看性价比挺高,也可能是在北京待久了,去哪里都觉得不贵。多年的行走经验告诉我直接用城市名字命名的火车站(除却南站、西站等)一般都不会离市区太远,奈何“扬州站”就是这么特立独行,郊区到都可以和机场媲美了。幸亏扬州只安排了一天,不用来回折腾。
一天的见闻难免片面,但我必须实话实说,扬州人给我的感受是淡漠的。地图上显示酒店就在进站口旁边,可从出站口出来后我愣是没找到进站口(后来才明白进站口在二层),看见一个举着牌子的我认为应该是当地人的男人,微笑着上前想问问路,可得到的是冷漠地向上一指,未说一字,好不耐烦。第一步就一脚踩上硬石头,确是让我心头一怔,随后反应过来是要上楼的意思,道谢后离开了。
想着时间有限,放下行李就出门了。虽然路程很有挑战性,但一向以无畏行走、热爱行走标榜自己的我,打算徒步到景点。十几公里,也还算可接受。然而,什么叫出师不利。没走几步,一辆电动车突然窜出来,几乎贴着我的身躯疾驰而过,没有反应的时间,一身泥水就溅上来了。
第一天上午被负面经历包围,但想想还有9天要走,我强行逼着自己情绪高昂。
在我看来,瘦西湖和西湖是没法比的。固然有水、有树、有花,但没有自身立足的特色,不过是全国任何一个公园都标配的池塘景色,过于平庸,也确实不值一百的门票。
个园、何园都是典型的中国园林式住宅,亭台楼榭、假山流水,各色树木花草穿插其间,美自然是美的,也很有意境。因着爱竹,我更偏向于个园。
船游古运河整体挺享受。累了一天,静静坐下来,河面波澜不惊,微风徐徐,我竟睡着了。
晚上坐公交回酒店的途中发生了一件趣事。不知是哪位歌星在开演唱会,附近的街道交通管制,公交路线只能临时改道。碰巧司机是新手,绕来绕去,整车人就这么不明所以地被司机弄丢了。车上叽叽喳喳,吴侬软语我也听不懂,但能猜出大家在给司机指路,想必司机此时应是一身冷汗吧,此等不专业度和我有得一拼。我自认是一个不怎么靠谱的人,二十多年里也多次把自己弄丢,但被公交车司机弄丢还是第一次。人生中有过这么一次经历很有趣,但绝对不想再经历第二次。
(二)南京
大学期间我曾花了三天时间游览南京,当时独留下了栖霞山没爬,这次再去南京,仅是为了弥补这个空白。
栖霞山站下车后我整个人都凌乱了,偏僻的公路,毫无游客身影,也不知登山口在哪里。跟着导航,七拐八拐可算是找到了一个写着“入口”,却冷清得近乎诡异的检票站。检票进去,一整座山,空无一人。一个独身女孩子,我在纠结要不要继续向上爬。但考虑到大老远地专程赶来,就这么回去我不甘心。
大着胆子往上爬,时不时能看见几个干活的工人,大家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毕竟别人爬山都是轻装上阵,而我却把9天旅途的全部家当都挂在了身上。又累、又害怕、又难堪,五味杂陈,这感觉绝对了。
也不知爬了多久,终于看见游客的踪迹,原来那么多的进山口,我偏偏选了个一般人不走的。跟着人流,不用再提心吊胆,我开始享受登山的过程了。
山不算高,也不陡,虽然背着两大包行李,但并没有很累。还未正式入秋,红叶不多,好不容易看见几片,旁边总是被一层又一层宛如发现新大陆的人群围绕着。一向晕人的我只能远远看看,实在不敢和大家挤。
地图上显示历史遗址不少,但一路走上来没发现几处,不知不觉就到山顶。顺着路继续向前,能够感觉到我已经在下山。整个登山和下山的过程都很平静,难免有点失望。
突然一阵游轮汽笛声响起,我顿时兴奋起来,着急忙慌找树叶间隙向远处眺望。果然,心心念念的长江平铺在眼前,辽阔、壮美,又不失秀丽。这一刻,一切都值了。
上山走了个小门,下山可算是见识到了栖霞山正大门。山脚遍布着很多寺庙,随处可见和尚、尼姑,很多人手里还拿了手机在拍照。有个胖胖的小尼姑一面激动地坐在山门口,一面让同伴帮其拍照,好可爱。
(三)苏州
走过许多地方,但能让我一踏入就如触电般一见钟情的唯有两地,一个是厦门,另一个就是苏州。
走出苏州站,暮云已收,第一眼就是小桥流水人家,果然很江南。温度不凉不热,湿度不湿不燥,沿河漫步,不亦快哉!
眼见着一幕幕的黛瓦白墙、杨柳依依,多年来积累的诗词顷刻爆发,下意识地,自己低声吟起了小词,唱起了小曲。满眼看着,满耳听着,全身的细胞都在努力呼吸着,何其唯美而纯粹的世界!
第二天特意起了个大早,趁着全城还在沉睡,漫步姑苏。在这个由河流编织而成的古城里,静静的流水、柔柔的柳枝、弯弯的小桥,偶尔泛起由早起的人家打水的涟漪,一切都是那么刚刚好。沿着这条小河走到头,一转弯,不同的河流,同样的风景,再次入画。
也不知逛了多少个园林,名字什么的早已混乱不清,只留下了个苏州园林整体印象——精致。诺大的园林,某个不起眼的角落,一扇小小的廊窗,望远一看,竟是一幅精美的画卷,新奇之处在于所画之物皆是实实在在的景物。
因着一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我执意要到寒山寺看看,又是一次数公里的徒步。一来一回,硬生生走了好几个小时,真到那里一看,也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寺庙,可我依旧很满足,那份自童年就开始的情结而今终于划上了句号。
(四)同里古镇
一大早从苏州城又倒地铁,又倒公交,急急地赶到了同里。想着先到酒店放下背包,可天生方向感不强的我遇上古镇里弯弯曲曲的小巷,眼见着导航告知已到达目的地,愣是没找着酒店。无头苍蝇般乱窜了好久终于看见了那个久违的名字。老板娘是个三四十岁的中年妇女,典型的江南女子,柔美、温和,一颦一笑,确是春风拂面。
正是正午时分,古镇上人山人海、熙熙攘攘,挤着人潮,顺流向前。河岸边布满了各色餐厅、小食、纪念品,就这么走着、看着、听着,有时也驻足观看,但终因携带不便,默默走开。河里尽是游客的小船摇荡着,突然有点羡慕摇船的大娘,不紧不慢,岁月,随着船桨静静流动着。
逛了两三个小时,身体乏极了,慢慢走回酒店休息。我的房间就在一层,大大的落地窗外正是酒店的后花园。地方不大,却很精致,能看得出来各色花草的种类、搭配、构局都是主人花了心思的。安逸地躺在摇椅上,欣赏着窗外的风景,不知不觉也就睡过去了。
一觉醒来,已是下午五点。想着这时候人潮应是散去了,正好可以悠悠地沿河漫步、品味水乡之美。打开房门往外走,刚好碰上了老板娘,她热情地给我送来了一包本地特色小吃——袜底酥,紧着道谢后我就迫不及待地吃了一块。薄薄的、干干的、脆脆的,满口都是原野谷香,满脑都是麦浪滔天。
散去了白天的喧嚣,落日的余晖淡淡地洒在墙头树梢,耳机里不断播放着《南部小城》,我沿着河岸,醉在了江南小镇。
(五)周庄
当被司机告知已到周庄,请下车后,我迷茫了。原以为名如周庄这样的景点,应是旅人如潮、指示标汇聚的,可我环顾四周,落魄又好笑地站在公交点——茫茫原野上唯一的孤岛。我试图跟着导航启程,在星罗棋布的田间小道上穿梭,七拐八拐应该是进入了某个村子。好不容易遇上个老奶奶,吴侬软语间我零星捕捉到了些碎片信息,可以肯定导航的方位是正确的。又在村舍间左穿右窜,途径各种人家门口,总忍不住偷瞄两眼,与形形色色的人目光对视,又囧又有趣。不经意间终于看见了一个小小的指示牌,循着方向可算是找到了。
入口处建设得挺恢弘,应是一个很好找的地方,原是我自己不走寻常路才会后知后觉转了那么多小径,但也很庆幸旅途中能增添这么一抹色彩。
一圈走下来,和同里的观感差不多。想着反正门票可以重复进,晚上再来看夜景,遂出了景区。不知不觉走到了不知该称之为湖,还是河,还是江的大桥上,一回头,又醉了。日头西斜,余晖洒在水面上,金色的水波轻轻跳动着,太阳的高度刚好和水边一座七层宝塔塔顶平行,水面上零星飘动着几艘渔船,渔舟唱晚,响穷周庄之滨!
水灯交融是江南夜市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再配上柔美温和的柳枝、静谧祥和的拱桥,多想就这般徘徊下去。街市上密密麻麻全是叫卖万三蹄的小店,虽然吃吃喝喝一整天,腹内已无空间,但我又怎能就此错过。肉质软烂、粘稠、微甜,满满的胶原蛋白,好满足。
(六)绍兴
鲁迅贯穿着我的一整个学生时代,绍兴,自然是我必去的点。
第一次听到BRT是在厦门,但上次因恋着骑车漫步,终是没坐上,没想到这次来绍兴居然赶上了,虽然现实有点失望。除了站与站之间距离较长,我没太明白它和公交车有什么区别。
为了避开人群高峰,第一站选择了沈园——诠释着爱情的美好与无奈。我久久地凝视着钗头凤碑,两首《钗头凤》,一样相思,两处销魂。虽然不免心酸于这对苦命鸳鸯,但更多的是羡慕他们的人生能有这么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恋。
当亲眼看见鲁迅那张刻着“早”字的书桌,当亲自漫步在传说中的百草园,我的思绪飘回到了十多年前,我的童年时代,无忧无虑地听老师讲授着鲁迅先生,那是我再也回不去的纯粹与美好。
咸亨酒店照旧开张,茴香豆摆满了柜台,大大小小的酒罐,四方的八仙桌,那块写着“孔乙己欠十九个钱!”的黑板也矗立着,一切都是记忆中的模样。
为了应景,我买了根黄酒棒冰,说不上多好吃,但酒味确是增添了它的特色。本想着再来杯黄酒奶茶,可一根冰棒后脚下有点飘,有心无力,酒量不允许,也就放弃了。
第二天起个大早去爬蕺山书院,许是太早的缘故,山上空无一人。刚好旁边的小学在开运动会,不断传来呐喊助威声。长期在忙碌与高压下工作、运转,甚至抽不出时间思索自我,突然这么停下来,于幽寂书院山林走走看看,听听最本真的欢笑声,整个身心都释然了。
念叨了好些年的周恩来祖居终是去了,一直存在于课本的乌篷船也终是见了,此行足矣。
(七)杭州
一直很想站在江心感受长风破浪、天高地阔,刚到杭州就迫不及待地徒步穿越了钱塘江大桥。原以为我可以悠然自得,吹风听歌冥想,不成想走在仅容一人通过的人行道上,每隔一两分钟就得侧身避让摩托车,愣是把我江阔天空的意境打破了。虽不十分完美,但终是留下了震撼的观感。
细雨中沿着钱塘江边漫步真是件享受的事情。因着下雨的缘故,人不多。江面烟雨蒙蒙,安静的空气中时不时传来一两声汽笛鸣响,似梦似幻,思绪也越飞越远。那两个小时,我好像把自己二十几年的生命从头到尾梳理了一遍。
查完地图后发现,计划去的那些地方居然遍布在山林间,这激发了我极大的探索精神,又一次决定徒步穿山走林。山路枝枝丫丫,随性开辟,经常一个岔路口呈星状放射出好多条路来,真真为难死我这个小路痴了。然而最惊心动魄的莫过于那一公多里的隧道之旅。跟着导航走到隧道口,进,还是不进,我挺纠结的。首先,我不确定里面人到底能不能走;其次,深不见底的隧道,我一个女孩子有点胆怯。但一旦放弃隧道,就得迂回绕几十公里山路,无论是时间还是体力都是不允许的。最后,我又发挥了我的一贯作风,赌一把,进去!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不断前后张望、战战兢兢。幸而一路上没遇到什么人,只在快到洞口的时候后面有个男子骑着摩托车过来了,为了尽快摆脱,我停下来大大方方站一边让他先走。出了隧道,伴着一身冷汗长长舒了口气,心情瞬间又明媚了。
杭州三天,除了山路历险,去了趟丝绸博物馆和浙大,其余时间,我一遍又一遍地徘徊在苏堤、白堤和杨公堤上,光断桥就走了数十遍,足见我是多么喜爱这方水土。
十月底,旅游已经进入淡季,没有密密麻麻的人群。带上耳机,阻断所有的喧嚣,只有我一个人的天地。悠悠迈步,赏着残荷,脑海中不断放映着传说也好、典故也罢,一颗心,终算是静下来了。想起了小学隔壁班那个头顶毛巾,大庭广众下忘我地唱着《青城山下白素贞》的男生,那是怎样的热爱,可以让他不顾世俗的眼观,活出真我。
结语
晚上十一点从杭州起飞,凌晨两点出的首都机场,滴滴排了半个小时无果,最后只能加入到出租车排队大军。到家后洗个澡简单收拾一下就去上班了,年轻真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