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旅游协会副会长华干林
扬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游客来扬州旅游,扬州的旅游从业人员,能够正确的解读好扬州历史文化的内涵,会使客人加深对扬州城史文化的了解,对提升个人的游兴,增加旅游文化知识都会有许多好处。所以,正确解读好扬州的历史文化,是提升扬州旅游服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在这方面大多数从业人员是做得非常好的,各个景点也都能深入挖掘自己景区的历史文化,并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游客讲述。
但是这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有的人虽然从事导游时间比较长,但是却不注意知识更新,还用原来一些陈旧的甚至错误的导游词误导游客。这方面最典型例子就是关于隋炀帝与琼花的问题。从正史上看,琼花是在宋代才在扬州被发现的一种花卉。但是由于历史小说的作者们,地将隋炀帝与琼花联系起来,从而以讹传讹的形成了一个隋炀帝下扬州看琼花的传说。诚然,民间传说也是导游词的重要组成部分,隋炀帝和琼花的故事在某个特定历史阶段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比方民谣中“二月里来龙抬头,炀帝开河下扬州,一心想把琼花看,万里江山一旦丢。”简单明了接地气。但是导游讲到此处一定要进行转折,告诉游客,历史上琼花和隋炀帝根本没关系,然后进一步说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故事诋毁隋炀帝,最后讲出正史。但是,有不少导游只讲了前部分,正史不讲。所以,有些游客一听到这个故事就感觉导游在胡说八道。这个问题扬州文史界已经纠正过很长时间,并且琼花已被选为扬州的市花。如果我们的今天的导游人员只知道牵强附会地将琼花与隋炀帝荒淫无耻的故事联系起来,而不讲正史中的真实情况,不仅有损于琼花的形象,有损于扬州导游形象,甚至有损于扬州城市的形象。
第二个例子是关于瘦西湖中关于徐园的解说。过去瘦西湖导游词中对徐园的解说词,带有明显的阶级斗争的痕迹。近几年来,笔者通过大量的事实考证,并组织专家论证,还原了徐宝山及其徐园有关的真相,徐园的导游词以及相关指示牌都已经做了修改。但是仍然有不少导游,还在用过去旧的导游词解说,把徐宝山说成一个凶神恶煞的吃人老虎,并且将“徐园”二字的书写过程说得神乎其神。事实情况是,“徐园”二字的书写者吉亮工先生,与徐宝山乃是生前好友。徐宝山被人暗杀后,吉亮工极为沉痛,不仅亲书“徐园”,而且曾撰联悼念:“感慨意如何,煮酒话当年南北;英雄人不见,看花到今日园林。”
更为荒唐的是,现在有一些街头的“野导”们,任意篡改、或胡乱编撰导游词,将扬州文化“低俗化、恶俗化”。如曾经有人将五亭桥、白塔比喻成“四菜一汤一壶酒”。再如东关街上曾经是扬州知名品牌酱菜“三和、四美”的厂址所在,后来迁址了。有的三轮车夫将客人拉到此处讲解时,居然将“三和四美”杜撰成了“三个和尚与四大美人”的故事。这不是宣传扬州文化,而是在肆无忌惮地糟蹋扬州文化。
扬州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全国很多城市所难以比拟的。宣传好扬州文化,讲好扬州故事,不仅是导游业界的事,我们全社会都应该认真关心并重视这一问题。让外地人来到扬州,真正获得善知识、正能量,是我们每个扬州人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