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啊,今天来给大家讲讲扬州哦
首先还是游玩线路和景点介绍哦
Day1冶春园——东关街历史街区——个园——汪氏小苑——吴道台府
1.冶春园
冶春园位于扬州护城河和玉带河的交汇处,距西边的瘦西湖仅米,到冶春茶社吃早茶是这里吸引游客的主要原因,被许多攻略称为“来扬州必做的事”,饭后还可以在仿古园林里,沿着护城河散散步。
冶春园原来是清代诗人王渔洋的私园,只是原建筑已无迹可寻,现在看到的是解放后建的,也不在原址上,虽然是仿古的江南园林,不过很是精致。位于此地的冶春茶社往上溯源,可有年以上的历史,是“扬州三春”之一,另两家茶社为富春、共和春。
冶春园一带有三家冠名“冶春”的饭店,位于冶春园正当中的冶春主楼可以吃饭,但不是茶社。东边水绘阁有茅草屋是冶春茶社(御码头店),俗称东冶春,临着河,环境很好。西边的冶春茶社(花鸟市场店)在冶春园外面,过一座问月桥即到,现在改名为绿杨邨茶社,不过当地人还是习惯叫它西冶春,这家是原先的百年老店,后来才搬到冶春园外面去的。总之,追求环境就去东冶春,追求正宗“百年老店”就去西冶春,两家店生意同样好,节假日早上至少6:30就要去抢位子,包子特别是蟹黄汤包、三丁包,还有大煮干丝味道很棒。
吃饱喝足就可以在冶春园里散散步,冶春园东西走向,南边沿河从东到西依次为水绘阁、香影廊、餐英别墅、御园轩等仿古建筑。水绘阁与香影廊间有带屋檐的弧形长廊相连,过香影廊有停车场,然后是沿河绿化带,围着汉白玉栏杆,摆着石桌石凳,走累了可以坐下歇歇。再往西见到的餐英别墅是餐厅,御园轩出售文物古董。御园轩北面的小广场可以看到晨练的当地人。冶春园北边从东到西依次为丰市层楼、冶春主楼、余香花舍、引晖馆、问月山房等仿古建筑,其中丰市层楼相当于厨房,能透过一楼玻璃窗看到厨子熟练地包着扬州包子。
出冶春园往西可以去瘦西湖游玩,往东可以去中国扬州佛教文化博物馆(含天宁寺、重宁寺),距天宁寺30米的御码头紧挨着东冶春茶社,据说是当年乾隆下江南登岸的地方,现在是乾隆水上游览线的起始码头,画舫穿越瘦西湖,一直开到大明寺脚下,主要接待旅游团队,所以想坐画舫最好报一个团,运营时间:8:30-16:30,小船参考价元/条,可坐10人。
2.东关街历史街区
东关街历史街区位于扬州市中心,由一块块石板铺成主街,走在路上,不时能看到青砖灰瓦的盐商大院,而美食与当地特产小玩意的集中,又给游客增添了逛街的乐趣,不愧为“扬州城里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
东关街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其东端的东关古渡在唐朝是扬州较为繁华的码头,有了码头便发展出了商贸密集的街市东关街。现在的东关街依然维持着明清时的模样。
来到东关街,自然首先要尝一尝扬州特色美食,你看见街上哪家店人气旺,过去买了吃便是,价钱基本公道。藕粉汤圆、四喜汤圆、饺面、黄桥烧饼、大煮干丝、狮子头等,在东关街都能吃到。有些饭店就开在老宅子里,比如江南一品仲涵公馆(东关街号),原来是银行家胡仲涵故居,现在主营盐商私房菜,不过也就图个老宅子里吃饭的气氛,游客一多上菜会很慢。
若要购物,街上琳琅满目的小商铺中不乏百年老店。比如年的谢馥春(东关街号),谢馥春鸭蛋粉被许多攻略称为“扬州必买手信”,很受姑娘们欢迎,注意百来块的才是用来擦脸的,二十来块的只能当固体香水,放在衣橱里,衣服都会变得很好闻。再比如年的四美酱园(东关街号),买点酱菜回去,吃饭时和小伙伴们分享其乐无穷。
写有“东关古渡”的牌坊西侧,是东门遗址,又叫双瓮城遗址,现在看到的城门是现代新建的。登上城门,可以俯看东关街全景,城楼内以展览馆的形式介绍扬州和东关街的文化历史,穿过城下的门洞,可以透过玻璃地板,看到底下唐宋时期的城墙遗址。想要游览东关街的景点,了解它的底蕴,从东门遗址开始是不错的选择。
在东关街的盐商宅院中,比较值得一游的是个园,在园中钻假山很好玩,在个园的竹林里散步又很惬意。其他你还可以看看明清道观武当行宫等景点。东关街两边有很多叉出去的小巷,若要体味原汁原味的老扬州,就要到这些小巷中去,里面依然住着居民,和当地人聊聊天,能知道扬州人的祖祖辈辈都是生活在这样弯弯曲曲的巷陌里。
长乐客栈也是东关街非常独特的地方,古色古香,既是酒店又是景点,涵盖钱业经纪人李鹤生的逸圃、清末民初盐商华友梅的华氏园、清代名将李长乐的将军府,住客若是细细参观这些景点,就可以消磨几小时。
住在东关街,晚上可以再出来逛逛,建筑都亮了灯,一直到晚上九、十点街上人流依然熙熙攘攘,十分热闹。东关街南边米是东圈门历史街区,与东关街平行,合称“双东历史街区”,可一并游览。
3.个园
个园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朝廷的税收大户)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因竹叶形状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园中的四节假山很有特色,游园一周,仿佛经历了春夏秋冬。
个园不大,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北部品竹观赏区、中部花园,南部住宅区。整个园区有北、东、南三个门,北门只进不出,东门只出不进,南门可进可出,其中南门就在著名的东关街上。个园不大,无论是北门还是南门进入,沿南北走向游览即可。
与其他著名园林相比,个园的精髓在于以四季为题的假山叠石艺术,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四季假山各具特色。当你在园中游览时,可以观赏到一座石峰竖立在稀疏的竹林中,这就是“春景”,象征着春回大地,雨后春笋复苏的景象;在春景的北边是“夏景”,清澈的水流穿过岩石,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色;在春景的东侧,可以看到“秋景”,一堆叠石周边,几株枫叶,一片肃杀秋意;而在春景的南侧,靠近南门处,就是“冬景”,这里的叠石都是雪白色的,就像大雪纷纷的严冬。叠石四景,位于园区的南部。
除了四季叠石,在园中北部的竹林里散步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即使是炎炎夏日,但走在绿意盎然的竹林中,却能感到相当清凉。
游客在园中的北门和南门,可以请到讲解员,根据人数不同收取费用。
4.汪氏小苑
汪氏小苑是清末民初盐商的住宅,宅子主人汪竹铭原先是徽商,所以在这你可以欣赏到徽派三雕与江南园林相结合的建筑风格,融入西式家具又是另一个特点,此外,可以探寻盐商的秘密,找找藏宝洞、地下室等众多机关。
汪氏小苑位于东圈门历史街区,东圈门与东关街平行且相距不远。都说东关街有个园,东圈门有汪氏小苑,然而汪氏小苑没有个园人多,适合喜欢清静的游客。
小苑的大门朴实无华,进入后却别有一番天地。首先看到迎面的墙壁上嵌着一座漂亮的砖雕佛龛,接着右手转弯,是一座小花园,地上的鹅卵石拼成寓意福寿安康的各种图案,4月-5月是到扬州赏琼花的好时候,而园中正有一棵百年琼花。
小花园后是汪氏小苑的主体建筑,成九宫格的布局,第一横排当中的树德堂是接待客人的屋子,汪氏小苑屋子内的雕花床,木雕门罩都非常精美。“九宫格”左边的6个“格子”和右边的3个“格子”之间是南北走向的火巷,又长又窄的砖石巷子给人庭院深深的感觉,游客都爱在此拍照。
东路的建筑比较特别,汪竹铭长子汪泰阶率三个弟弟翻建过,出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东路的第一间屋子春晖室挂着德国吊灯,春晖室后的屋子有移门,抽插式玻璃窗,夏天可以撤下玻璃换纱窗。仔细转转,还能发现一间厢房的木头地板下有个1.5米深的藏宝洞。
出东路右转是厨房,从五口大锅中可见当时汪氏的兴旺。出厨房即是后花园部分,“小苑春深”东园中有井,后有仆人房,仆人房西边的浴房铺着西式磁砖,浴缸是法国进口货。“小苑春深”西园中有供主人躲藏的地下室,园北的书房装着西式彩色玻璃窗,房内西北角的镜子后藏着暗门。从书房正对的火巷可以直接看到来访者,若有危险,主人便可从各处机关逃之夭夭。
看过“小苑春深”西园西端摆放轿子的轿厅,便可从主体建筑的西路折回,顺便参观下中路,由西路的秋嫮轩可到达西边巷道中的船厅,最后由船厅走到汪氏小苑西南角的小花园“可栖徲”,如同所有江南园林一样,花园里点缀着假山。这样一圈下来,整个汪氏小苑就参观得差不多了。
若从汪氏小苑后花园“小苑春深”那的后门出,即是扬州剪纸博物馆,不属于汪氏小苑,不过不要钱,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观一下。
5.吴道台府
晚清时期的吴引孙,在浙江宁绍道台任上,聘请浙江工匠,建成了既有宁波、扬州风格,又有西洋风格的私宅。整个宅第里面最值得留意的是仿宁波天一阁建造的藏书楼——测海楼。
吴道台府为长方形大院落,据说古代规定民间房子不能超过间,所以吴氏用了最大允许数,造了99.5间房,俗称“九十九间半”,今剩86间,中轴线上有门厅、西式楼、朱雀厅、凉厅、鱼池、测海楼等建筑,西部为内宅,前后三进,回廊环绕,以开阔的石板天井相隔,高大宽敞。
吴道台府正门门楣上的砖雕十分漂亮,门下的一对石狮也很精美。步入大门,便到达门堂,门堂前立有一对和人一样高的石鼓。进门堂后,走廊东的耳门可以到达东北角的测海楼,测海楼在鼎盛时曾收藏了24万卷书籍,可惜如今都已散佚,不过重视文化的传统使得吴氏后代里有许多文人和名人。测海楼前有一个不小的鱼池,池水与宅外水域相通。
吴道台府内的餐厅占据了景区的一部分建筑,用餐可以从另外一扇门进入,具体方位可咨询门口的工作人员。
Day2大明寺——瘦西湖——二十四桥——文昌阁
1.大明寺
大明寺位于扬州瘦西湖西北角的蜀冈中峰上,因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公元-年)而得名,现在看到的寺是清同治年间建的。唐代名僧鉴真东渡日本前,即在大明寺传经授戒,该寺因此出名。
整个大明寺分三个部分,中部是主体寺庙建筑,东部是栖灵塔,西部是园林式的后花园——西园。按中部-东部-西部的顺序即可游览全大明寺。
沿着舒缓的台阶爬上山——山不高,海拔才28米,即来到大明寺的正门。山路两边有很多出售香火的小贩,不要买,外面的香是不准带入寺内的。请香在寺内,60元起,比较贵,你可以不烧香只拜一拜。
景区中部的主体寺庙建筑沿南北走向分三路。中轴线上从南到北依次是牌楼、同时扮演着天王殿角色的山门、大雄宝殿。西路上主要看欧阳修,南边是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建的平山堂,后来苏东坡任扬州太守时,为纪念欧阳修在平山堂后建造了谷林堂,北边是欧阳祠。东路南边是方丈室平远楼,北边是鉴真纪念堂,鉴真纪念堂东还有藏经楼。
其中鉴真纪念堂是大明寺重要的建筑。鉴真曾六次东渡,为日本带去了中国的佛教与文化,在日本奈良主持建造唐招提寺并圆寂于此寺,鉴真纪念堂于20世纪6、70年代建造时即模仿唐招提寺的样子。纪念堂前碑亭里立着刻有“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汉白玉碑。院子的正当中有一个石灯笼,为日本唐招提寺长老所送,与唐招提寺中的另一个石灯笼是一对。纪念堂内供奉着楠木做的鉴真坐像,仿唐招提寺里鉴真像,是他圆寂时的模样。纪念堂对面原来的晴空阁现为鉴真史料馆,可以从图文介绍中了解到鉴真的事迹。
景区东部的栖灵塔,原是隋朝皇帝杨坚为庆贺生日而建,现在看到的塔是按照隋朝的塔复原重建的。塔高9层,里面供奉着舍利子和一尊楠木佛塔。爬到塔顶则可俯看整个大明寺,远眺瘦西湖与扬州城景色。栖灵塔的东、西两侧分别为钟楼和鼓楼,塔北的卧佛殿能看到来自缅甸的玉佛。
景区西部的后花园西园,因与乾隆下江南有关,又叫御园,园中和所有江南园林一样,假山、亭台楼阁林立,正中一片湖水是放生池。湖东有乾隆御碑亭,立着三块乾隆御碑。湖中有天下第五泉,这个“第五”是唐代《煎茶水记》的作者张又新评的。乾隆御碑往南走一点,即能看到“第五泉”石碑和一口古井。
大明寺每年的12月31日有热闹的“撞钟迎新盛典”,活动时间跨年,市民在寺庙内,伴随着午夜响起的下钟声,祈求新一年的平安如意。每逢各菩萨生日、纪念日,大明寺也会举行法会,具体法会和举行日期可详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