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回家吃饭吧。”王女士一边说着,一边红了眼眶,时隔数月,她终于再次拨通了儿子的电话,这一次,她选择了宽容与理解。11月16日,国际宽容日,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大学生,在扬州瘦西湖风景区大门前设立“宽容电话亭”,借助一部号码加密的手机,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一个倾诉的通道,鼓励大家用理性沟通去解决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宽容与谅解。
王女士打过“宽容电话”后激动拥抱志愿王女士是“宽容电话亭”的第一个“来访人”,数月前,她因为一些生活琐事与儿子发生激烈争吵,冷静下来后,王女士深感后悔,却苦于没有“台阶”能下,所以一直与儿子冷战至今。通过教科院学生志愿者的介绍,王女士了解了“宽容电话亭”的用途,并在志愿者的鼓励下,拨通了儿子的电话。时隔数月再一次听到儿子的声音,王女士一下子哽咽了,不善言辞的她,只能不断询问着儿子的近况,最终用一句“今天晚上,回家吃饭”匆匆结束了通话。
随后,王女士红着眼眶拥抱着志愿者,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语。她向记者表示,如果不是这样的一次活动,她与儿子的“冷战”可能还会持续更久,严重影响家庭和谐。
记者了解到,半日的活动中,像王女士这样借助“宽容电话亭”解决矛盾冲突的人还有不少,而在每一通电话结束后,现场的学生志愿者们都会主动给“通话人”一个拥抱。活动发起人学前班赵雯毅同学告诉记者,这个动作是她们早就设计好的,拥抱既是一种安慰,也是一种鼓励。希望通过这个动作平复“通话人”的情绪,也希望通过鼓励“通话人”,将这种“和平沟通”的方式延续到日常生活中。
据悉,联合国大会年决定将年定为“国际宽容年”,同年形成了每年11月16日为“国际宽容日”的提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130.html